2024年(33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33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4年(33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

(33篇)目  录

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33篇)

目  录

福州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两年回眸  1 

南坪镇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3 

城乡变美更宜居  5 

泸溪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7 

汉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10 

铁西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记事  13 

怀远县围绕中心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5 

尔王庄镇创新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助推村庄“持久美”…………  18 

丁庄街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靓”起来  22 

五莲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24 

金山街道办事处D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26 

石家庄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亮点纷呈  27 

山南市持之以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  30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2 

呼图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见闻  34 

芝瑞镇坚持“四到位”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高潮  36 

苏垴社区以共同缔造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38 

益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41 

泸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新样板  44 

昌珠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7 

驻马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纪实  49 

让乡村净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51 

五大连池市多措并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  55 

玉溪市全面推进健康县城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57 

士英街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村庄向“美”而行  60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61 

句容后白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64 

头道河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颜值”  66 

兰州市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67 

濮阳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70 

鹤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73 

昌吉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纪实  78 

杨林乡人居环境整治“四力”勃发  81

福州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两年回眸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施两年以来,“攒积分”成了福州广袤乡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日,记者行走一线,探访“小积分”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

一、积分制蔚然成风

  夏日午后,永泰富泉乡协星村村民雷大锋匆匆赶到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 用50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和一袋纸巾,乐呵呵地捧回了家。“家里的刚好用完了,攒的积分正好派上用场。”对于剩下的积分,雷大锋也早有打算:“勤打扫、多参与志愿活动,攒一攒,等年底再换个大件。”说起“积分”,协星村无人不晓。过去由于意识相对薄弱,村庄推广房前屋后整治、垃圾分类等存在不小难度。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关系到环境整治效果,考验着一个村的治理智慧。

  2021年开始,协星村试点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对及时清理、卫生整洁的家庭进行积分奖励,以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让村民从“一旁看”转为“一起干”。

  积分怎么评判?每个月下旬,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人居环境整治考评小组就十分忙碌。他们人手一张评分表,挨家挨户上门考评环境卫生情况。各家各户的成绩还上了村委会公示栏。村里每月定期通过“红榜”宣传典型榜样、“黑榜”曝光反面案例,互督互促。每每揭榜之时,都能引来不少村民的热烈讨论。

  第一年,福州选择4个县(市)区率先试点;
第二年,基于良好成效,自此由点扩面,全面推广。当前,福州已提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可实施行政村推行全覆盖。

二、提升积分“附加值”

  积分制建立起来后,如何充分发挥长效作用,避免又是“一阵风”?显然, 如果仅是一纸积分,用于兑换粮油等日用品,等村民的新鲜劲一过,慢慢会丧失热情。

  长乐航城街道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陈发平明显感受到了不同,他用一条“抛物线”来形容各村的兑换状态,“中间高、两边低,推行不久后,积分超市里甚至还出现过排队兑换的‘小高潮’,后来沉寂过一小段时间,登记册一个月也翻不了页。”

  试着提升积分的“附加值”,航城街道将积分与村民评奖评优相结合。“比如,积分制考评90分以上累计6个月以上,可被评为三星及以上居民户,获得纳入村级后备党员储备库、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推荐资格,五星户家庭成员次年医社保费用可由所在村代为支付。”陈发平说。

  在不少乡村,“积分”还与“信用”相挂钩。罗源白塔乡与农信社联合推出“文明积分贷”,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金融”新模式,目前已在白塔乡南洋村试行推广。积分高的兰善恩成为全村第一个申请“文明积分贷”的农户,享受30万元低利率贷款额度。

除了“增值”,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积分的载体形式也有了些新变化—

—自从小程序“智慧福分”上线后,长乐金峰镇的一张张“积分卡”变成“积分码”,不仅查起来方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

  眼下,全市围绕积分数字化管理、应用模式、应用范围等方面持续深化, 如闽清、晋安、高新区全域,已落实积分信息化管理,让“积分”更有“数”。

三、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房前屋后整起来,“美丽庭院”建起来,圈养习惯养起来,“村道沿溪” 管起来积分制的“积”发下,最明显的,是人居环境的细致改变。

  走进福清新厝镇江兜村村民王美福的小庭院,猕猴桃树、杏仁树绿意盎然, 坛罐堆叠野趣横生,地方虽然不大,却赏心悦目。“现在变化可大了,盆栽摆放整齐,鸡也圈养起来,进门都没了异味。”村干部王文珍对着考评表,一条条地夸赞。

  而“积分制”这一公开讲话,不但扮靓了“人居环境”“美丽家园”,还进一步撬动了“乡村治理”。

  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把善治“账本”从美丽庭院创建、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常规项目,扩面至乡风文明等多方面标准,形成一本完整的“乡村积分手册”。

  谁来执行?由谁监督?在村中心,一块“乡村振兴”的展示牌格外醒目, 一幅网格化治理图详细划分出村中各区域,包括户数、责任区牌、网格员和包片村民,建立起完善积分考评机制链条。

  在五都村驻村书记付晓雄看来,积分制将繁琐的村务具体化,形成量化评价体系,村民成为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村务工作开展更顺畅,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南坪镇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农村人居环境怎么整治?农民群众怎么参与?濉溪县南坪镇“多招”并举, “三网”推进,“三突出”发动,“三结合”施策,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营造氛围,“三网”强力推进

  南坪镇织密责任网,建立三级网格体系,以村民组为单位划分网格240个, 党员干部压在一线,干在一线,参照每年禁烧网格化管理的经验,每个村民组有3-5人轮流监管环境卫生,做环境卫生的宣讲员、监督员、战斗员,实行“网格化”监管,常态化监管。强化监督网,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每日“一督查、一曝光、一通报、一整改、一销号”五个一工作法,从严从快从细督导,镇成立人大代表参加的督察组,镇班子成员带队坚持现场督查,下发督导通报、发现问题发工作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前后图片公开,接受监督。镇人居环境考核评比组每两月逐村考核一次,先后开展4轮测评,以奖代补资金坚决兑现。用好互联网,把网格化体系搬到微信工作群,班子领导、督察组随手拍问题交办整改,拍亮点引领示范,各村在群里亮成效、比成绩,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全民参与,“三突出”顺应民意

  南坪镇突出宣传引导,通过大喇叭、宣传车、宣传单、展板、抖音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群众入眼入耳入心。发动党员、“五老”人员走村入户、悬挂横幅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利用微信群、抖音号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扩大人居环境整治知晓率及全员参与度,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 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形成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突出党员带头作用,整合队伍,设岗定责。摸排动员全镇500余名无职党员,编入21个党员志愿先锋队,本着“按需设岗、职责明确、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设立环保卫士、人居环境宣传岗、卫生巡查岗、文明实践岗、民意收集岗等。邀请热心村务、有影响力的老党员当管理员,使得公共设施管理变得井井有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支部党员化身环境整治先锋队,积极主动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实际行动改善环境“脏乱差”,提升群众幸福感。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打造美丽乡村生力军。在“五小园”“小游园”建设中,该镇各村都组建了村民参加的施工队,村民既

设计又施工,美化乡村与赚钱致富两不误。通过多次培训交流后,更加专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团队每天活跃在周边乡村,以废旧砖瓦硬化路面,以废旧轮胎点缀装饰,美化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汇聚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因地施策,“三结合”重在实效

  南坪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围绕文明创建谋篇布局、科学分工、高效合作、奖优罚劣,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调动干事激情,提高整治标准,深化整治成效。与乡风文明相结合,坚持开展“思想道德模范”“各类先进典型”“文明清洁户”等评比活动,打造一户户“最美庭院”“文明清洁户”,相互比文明、相互比卫生、相互比整洁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文明提升素质,素质助推环境,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良性循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镇村建立环卫监管队伍,从加强环卫监管队伍的管理、培训及运行入手,支持他们依照“村规民约”开展日常监督工作,打造整洁、有序、优美的乡村环境, 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城乡变美更宜居

  近年来,富源县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有效整治,实现城乡环境更美、面貌更优、品质更高,让境内群众收获满满幸福。

一、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为确保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富源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逐级包保网格化管理要求, 制定印发各类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富源县委、县政府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成立4个督查工作组,每月对乡(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和暗访,建立问题清单进行分类交办, 并将督查、暗访结果纳入年底综合考核。

  同时,按照“自主打造、择优选点、激励奖补”的原则,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获得市级认定的“四美家园”乡村振兴示范点给予奖补资金。每月召开一次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对承办季度现场会的3个乡(镇、街道) 6个观摩点进行打分,对前3名采取以奖代补、梯次奖励方式给予奖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

  据统计,富源县1738个自然村全部建立村庄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定期检查和评比等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员覆盖率达100%,村庄保洁制度落实率达100%。公共设施日常管护全面加强,“门前三包”“环境清洁日”等制度常态化落实,“红黑榜”制度作用有效发挥,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小厕所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2023年以来,富源县紧盯改建卫生公厕127座、卫生户厕7000座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共改造10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86座,改建卫生户厕3835座。随着改造厕所的数量越来越多,各自然村村容村貌实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富源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两污”治理,解决农村环境顽疾。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以外的10个乡(镇)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设施,预计2023

年新建6座,全县1738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881个自然村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处模式,力争2023年底全县10个乡(镇)集镇、1738个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储转运设施设备全覆盖。目前,走在富源的村村寨寨, 各种垃圾和垃圾堆明显减少。

  2023年以来,富源县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703吨、沟渠2390公里、水塘727 个,拆除残垣断壁423处,“三堆”变“三园”450余处。经过整治,所有自然村均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档标准8条要求。

三、示范作用有效发挥

  富源县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及省市县媒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报道。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庭院会等方式,向群众深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方式、意义,引导群众改变卫生习惯、整治人居环境。

  按照县有示范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有示范村(社区)、村(社区)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要求,在打造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的同时,每个村(社区)打造2至3个样板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打造3户以上示范户,每月对排在前10位和后5位的村、户进行“红黄榜”公示,全县环境卫生“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

  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对照“四有四无”自然村整治要求,全县1738个自然村完成达标考核。在推进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自然村星级评比,目前共创成星级村1738个,2023年预计创成3个市级精品示范村、42个美丽村庄。

  如今,富源县正聚焦“310”工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县内自然村村容村貌大改善、群众环境意识大提升,实现“颜值”和“气质”一同提、“面子” 和“里子”一起新,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富源大地逐步绘成。

泸溪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六月,是一个缤纷多彩的季节。记者走进泸溪县浦市镇五果溜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路灯排列有序,墙绘主题鲜明,房前屋后井井有条, 田野产业一派生机,清新的乡村气息令人心旷神怡。这是该县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人居环境大变样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来,该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深入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抓实责任,重拳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覆盖面广、任务重、内容多的大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增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力”,该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乡镇负责、村民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销号”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全面落实县、乡镇、部门、村(社区)各级责任,全县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格局。

  在此基础上,该县对农村人居环境出重拳整治。各乡镇、村(社区)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履行职责,明确工作任务,聚焦工作重点,建立工作台账,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厕所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容貌秩序治理、农村建房管理、空心房危房整治、乡村治理、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九个方面, 制订责任清单,细化整治内容,组织各村(社区)对通组公路、公共区域、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大整治攻坚行动。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力、机械投入,继续加大空心房危房拆除力度,确保村内外无乱扔乱倒、无乱堆乱放现象,确保责任清单落细落实,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得落实。

  “我们把农村人居环境主攻点放在问题治理上,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拆除空心房危房,并针对杂物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现场整改、现场交办。”达岚镇党委书记向海兰表示。

二、上下联动,部门协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必须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上下紧密联动,部门

通力协作。

  为此,该县持续推行领导包片、部门联村、乡镇包村、干部包户推进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深入到联系乡镇,加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相关县直职能部门组建联合指导工作专班,深入到乡镇、村(社区),督促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地帮助解决问题,做到技术指导有保障、工作督促常态化。驻村后盾单位集中精力和村支两委、工作队共同研究部署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乡镇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组建专班,加强日常工作督促指导,确保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乡镇、村(社区)干部采取面对面、点对点方式,联系微信32311699, 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内容、意义。

  “以前我家门口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现在村里党员带头把这块空地整理出来了,垃圾也清理干净了,我自己还撒上了花种,变成了一个小花园。环境好了我们心情也好,一起干,更有劲!”

石榴坪乡牛角冲村龚开相老人说出了自发参与环境治理的初衷。

三、完善机制,精准督导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离不开完善的督导机制和科学精准的督导。该县始终坚持和完善县乡两级督导机制,做到科学督导、精准督导。

  在县级层面上。该县按照“月前指导、月中提醒、月终督办”的时间节点, 要求督导组认真学习掌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内容,严格对照督导工作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以现场专项指导和集中指导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环境卫生、杂物清理、管线整治、污水沟、臭水沟的清理,厕所改造、农村空心房危房、残垣断壁拆除等工作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督导。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并予以通报,督促各村(社区)立行立改,逐一销号。

  在乡级层面上。该县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改提升台账,限时整改,实行跟踪式、台账式、销号式管理,促使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譬如,兴隆场镇、小章乡、石榴坪乡、白羊溪乡等乡镇,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评比活动, 对全乡所有村寨进行观摩学习和检查评比,通过各村现场评比打分,评出先进村和后进村,并召开总结会议,切实比出了压力,赛出了干劲,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寨“颜值”大提升。

与此同时,该县的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销号”制度,实行“一月

一督导、一月一点评、一月一通报”,按月召开全县建设美丽湘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社区)“月销号”讲评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销号”工作推进力度不大,整治效果差的村、驻村组长、第一书记、后盾单位进行通报。通过精准督导、严厉问责,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实效。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泸溪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中,逐步实现了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村美向全域美的发展延伸。该县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增强凝聚力,提升治理能力, 在“点”上高标准建设最美村寨示范村,“线”上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 “面”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全域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蜕变。

汉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初夏时节的安康市汉滨区,远山含黛,溪水潺潺。

  从原来的村道两旁杂草丛生,农户柴草乱堆、家禽散养、污水乱排放,到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诗情画意的田园乡村。人还是这些人,山还是这片山, 但生活环境却大不同。

  近年来,汉滨区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城乡面貌由往昔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整洁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一、精心实施“微改造”,让乡村“美”起来

从过去交通封闭、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大竹园镇粮茶村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5月17日,走进粮茶村,满山翠绿、茶树成片、楼房林立,如织的游客在茶园内打卡。“我们在沿蒿坪河两岸的茶园点缀栽植樱花、脆红李等花果树木, 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果的靓丽风景线。”粮茶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立说。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厕所内蚊虫乱飞,臭气熏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 旱厕变成水冲式厕所,游客增加不少。”村民扶亚军高兴地说。

  扶亚军依托村里优美的环境办起了农家乐。“今年,我们将增加菜品种类,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做客。”对于未来的发展,扶亚军信心十足。

  环境要美,垃圾治理是关键。在粮茶村,家家户户门前放着一红一绿两个小垃圾桶。“绿色的装可回收垃圾,红色的装不可回收垃圾。”张成立介绍, 现在村庄干净整洁,村民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汉滨区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为目标,聚焦“八清一改”、农房残垣断壁拆除清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全面整合各项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和项目资金,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和“周调度” 工作措施,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提升行动。

  为确保整治取得长效,汉滨区在工作中注重人性化,防止千村一面,实施差异发展,将全区333个行政村(社区)分为“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三类来打造。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乡村“活”起来

  “以前村民们没有打扫房前屋后的习惯,自从有了评比机制,现在家家门前干净整洁。”5月17日一大早,被评为人居环境整治“环境优美户”的叶坪镇中心社区居民叶家稳从自家屋内开始打扫、整理至院外。

  叶坪镇通过组织各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将农户评为“环境优美户”“继续保持户”“还需努力户”等,以此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

  为解决好“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汉滨区发动村干部、志愿者、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清理,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片。

  “看到别人垃圾入桶,自己乱扔垃圾、乱吐痰就会感到很不文明,自然而然就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坝河镇斑竹园社区居民严双英感慨道,“一个个垃圾桶放置后,无声地约束了大家的行为,大家都自觉把垃圾丢到桶里,地上的菜叶、塑料袋、纸屑也有人主动捡了。”

在斑竹园社区,植树种花的人多了,欢声笑语多了。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居住环境,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通过整治,全区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提高了。”汉滨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小龙介绍。

  汉滨区将村庄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实行“月考核季点评”“明查暗访”, 依据月检查评分情况,颁发“红黄旗”,奖优罚劣,每月对长效机制管理规范和创建提升显著的镇、村授予流动红旗,对卫生整治较差的镇、村授予流动黄旗。

三、好环境带来好日子,让村民“富”起来

  5月18日,漫步在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小镇”美誉的流水镇,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镇内,街明道净,仿古建筑鳞次栉比,绕镇而过的汉江清澈见底。在紧邻集镇的窑头村,村民院落整洁清爽,花香宜人,步道连接家家户户,全村已实现了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

  “本来农家乐生意就好,人居环境整治后,生意更是火爆,一到周末就有紫阳、西安等地的游客来玩。”窑头村红太阳农家乐经营户单东文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镇上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还专门给想开农家乐的群众培训鱼宴烹饪技术。”

“像单东文这样找到致富路子的群众,汉滨区有3000多户。像窑头村这样

的美丽乡村,汉滨区有167个。山村的‘美丽’元素正转换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王小龙说。

  要“面子”,更要“里子”;
要颜值,更要气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汉滨区根据各镇的资源与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气质”。“梦里水乡画里瀛湖”“最美小镇天下流水”“茶旅龙头康养双龙”“溪谷画廊生态茨沟”  这些曾经藏在深山沟的一个个小乡村,如今成了城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了汉滨区农村群众素质,引导健康生活,促进乡风文明,绘就了更加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铁西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记事

  近年来,铁西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行动,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人居环境治理重点工作为切入点、以强化长效管护机制为着力点,推动铁西区人居环境整体面貌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推进铁西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健全组织,做好统筹部署

  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铁西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铁西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铁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工作协调、组织推动、政策保障和督导考核。制定了

《铁西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铁西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查制度》《铁西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监管制度》《铁西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压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全面保障铁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压实责任,强化任务落实

  铁西区按照“省级部署、市级实施、区负总责、乡村落实、农户门前三包” 的分级管护机制,组建专门的管护队伍,负责村庄环境日常维护、河道清洁、巡林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员清理环境2500余人次,机械车辆900余台次;
累计巡路次数3024次,发现问题424处,处理排污现象20处,清理生活垃圾619处共30112.12立方米,处理未垃圾分类53处,清理私搭乱建115处,外墙、电线杆、公共区域的“野广告”900余处,清理粪堆541立方米;
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3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065处、126.5立方米,建筑垃圾91处、9.32 立方米,畜禽粪便91处、2.04立方米,确保河道环境干净整洁。

三、加强督导,巩固治理成效

  为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今年年底前完成“万村达标”创建计划中2023年的工作任务,铁西区建立组织领导常设机制,成立铁西区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常态开展督导工作。乡政府严格落实《保洁员管理办法》,对保洁工作进行长效考评,从材料考核和现场考核两个方面入手, 以垃圾清理清运、公路保洁、河道保洁、河道林网治理、保洁员考核五个方面标准为依据进行考评,从而全面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围绕平西乡20个行政村开展定时、流动式、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使用水印相机

实时拍照,并将问题图片整理形成督办单及时反馈平西乡,限期进行整改,平西乡整改完毕后,形成整改报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备案、存档,区农业农村局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详实的数据、扎实的行动,让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看得见、摸得着。乡村有颜值,生活有品质。铁西区将继续开展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以解决群众诉求为工作主线,塑造乡村新面貌,切实打造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怀远县围绕中心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2013年以来,安徽省怀远县已完成16个农村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任务、215个中心村建设任务;
2022年度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2023 年度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已启动规划设计。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近日,记者深入怀远县多个村庄一探究竟。

  安徽省怀远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口,坚持高品质规划、特色化打造、产业化支撑,村庄建设全面提质升级。

一、文化传承激发活力

  7月底,茨淮新河河水清清,坐落于大河湾的怀远县常坟镇镇北新村里,千亩荷花进入盛花期。微风拂过,荷香阵阵。村里修缮一新的遇春园里,有一座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塑像。每年清明节,来自各地的常遇春后人,齐聚于此缅怀先人。而一年中的其他时节,遇春园内则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晚上,我们会在这里表演花鼓灯。”遇春园花鼓灯艺术团负责人常林润介绍,镇北新村有浓厚的花鼓灯文化传统,艺术团成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0多岁,常常在镇内外演出。

  “我们把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擦亮‘遇春故里,鼓韵常坟’招牌。”镇北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创新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内在活力。

二、延伸链条富了口袋

  在位于怀远县白莲坡镇的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的恒温孵化房里,孕育着数以万计的甲鱼宝宝。“我们与70多名养殖户合作,每年可出产2000 万斤甲鱼。”公司董事长何传书介绍,为了解决甲鱼运输中的保鲜问题,公司今年计划推出甲鱼预制菜,目前新建厂房预计9月即可投入生产。

  “第一年产能预计为300万斤,利润15%左右。”何传书说,工厂可生产预制和预烹两种,目前预制菜品牌已申请下来,工厂正式投运后,可带动几十名村民稳定增收。

三、“三治融合”留住乡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怀远县河溜镇祠堂村先后有近70名村民旅居海外。近年来,祠堂村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深挖侨胞文化,打造侨胞之乡,着力构建法治为本、德治为魂、自治为基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安徽省

星级“侨胞之家”,2022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的祠堂村,生活便捷,环境整洁,吸引不少村民回乡创业。村委会定期走访孤寡老人,邻里之间也会互相照应,村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立健全共享共治的治理新格局,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祠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葛军介绍,原生态乡村传统文化魅力不断放大,也为游子们留下了记忆中的乡风、乡韵和乡愁。

四、“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沙沟西瓜”是榴城镇沙沟村的特色,是怀远县一张农产品名片,也是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炎炎烈日下,沙沟村西瓜交易市场里,来往的种植户和商户络绎不绝,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货车驶向全国各地。

  今年,沙沟村种植了约1000亩西瓜。“前些年,瓜农们和商贩都聚集在马路上。”沙沟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拥挤不堪乱,瓜农们经常日晒雨淋。为此,榴城镇出资兴建了沙沟村西瓜交易市场,并且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打响“沙沟西瓜”的知名度。

五、文化乐园浸润书香

  怀远县双桥集镇姚庄村不断加强乡村文化软硬件建设,村里的北淝书院广场,有一整列中国思想简史主题墙,展示了100位中国思想家的简介和主要成就。

  目前,姚庄村“北淝书院”藏书近3万册。“‘北淝书院’是群众的文化乐园,农村书屋、文体活动室均免费向村里群众开放。”姚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金山表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村里还将争取创办村级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开设书法、音乐、诗词创作等多个特色课堂,惠及全村儿童。

六、邻里互助其乐融融

  “搭乘这条乡村振兴产业路,村民增收致富有望了。”7月26日,怀远县魏庄镇胡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再,站在修缮一新的村道上笑逐颜开,“主干道宽度从3米增加到6.5米,连接到各村民组,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难。”

  7月底的胡巷村瓜蒌田,丰收在望。胡巷村流转400多亩土地进行瓜蒌种植, 村集体投资10万元以资金入股。张再说:“胡巷村已在规划并建设乡村旅游、娱乐休闲设施等,将胡巷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

  除了日益美观的村容村貌,胡巷村医疗互助基金也为人称道。这支基金于2016年由村民自发捐赠成立,救助对象为本村符合国家大病医疗救助条件、当

年大病医疗等费用的自费部分超过1万元的家庭,为村民筑牢防返贫根基。

  怀远县副县长高瑞林介绍,怀远县将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统筹抓好中心村建设和一般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建设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尔王庄镇创新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助推村庄“持久美”

  清水流波,绿意盎然,景美如画   炎炎夏日,走进宝坻区尔王庄镇,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今年以来,尔王庄镇创新人居环境整治机制,持续开展“D建+治理”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唤醒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党委引领干、支部主动干、党员群众一起干的浓厚氛围。

一、主动干,基层支部有担当

  “环境整治是践诺尽责任,干不好睡觉不踏实。”四棵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季少印告诉记者,建设“五美”家园是今年四棵树村面向镇党委和全村百姓的承诺,其中环境整治占了很重的分量。一开春,整个村就动了起来。先是沿街栽植了480棵海棠树,与先前的紫叶李、柳树相互补充,形成了“一街一景、处处有绿”的景观,紧接着又借鉴去年的经验,把村南8亩垃圾坑平整后发包了出去,接下来还计划在坑上再种850棵果树。废弃地变果园,闲置资源又利用。“想事干事主动不主动,结果截然不同。”中心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庞连顺深有感触地说,去年,得益于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和市区库区移民工程,村里一条穿村的臭水沟完美变身成了带状公园,群众拍手称快。面对百姓更高的期待,今年,庞连顺可是没少花心思。“带状公园修好后,北侧依然有一条裸露地,咋看咋不顺眼,而老百姓门前堆放的废砖又碍眼又没用, 正好可以用于这儿的硬化。”庞连顺终于琢磨出了这条少花钱多干事的路子。于是,垒花坛、墁甬路、栽花、种草  ,一通忙乎很是值得,公园更宽了, 群众更乐了。中心台村村民袁文友说:“村里的环境经过整治是太漂亮了,臭水沟变成了小公园,花花草草的,乱堆乱放的也没有了,现在全体村民素质也都提高了,自己家庭的院子、屋里屋外都弄得非常干净、非常卫生。”

  人居环境整治动力十足,村支部这台发动机必须转起来。而让发动机转起来的原动力就是各村制定的“一方案两清单”,即D建引领乡村振兴方案和任务清单以及月检查清单。机制的倒逼,让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充满了内生动力。

  东安子村把十亩垃圾场变成了玫瑰园,试点发展村集体经济。整治了村南大垃圾坑和村东整条垃圾路,景家庄也感到无比的敞亮。冯家庄村、许辛庄村盯紧背街里巷全域清理死角盲区,让清风流遍村里的角角落落。尔辛庄、尔王庄村都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优美的环境陪伴着悠闲的百姓,一幅老少咸宜其乐融融的乡村和美图景呈现眼前。65岁的尔王庄村村民尔秀岐高兴地说:“这一片以前很少有人来,附近居民把垃圾都扔到这,现在不仅清理干净了,还建

起了漂亮的口袋公园和健康步道,大人看孩子来这里玩,学生放学来这里玩, 晚上还能在步道上健步走,大伙儿都很高兴。我住在村西头,一有空就领着孙子来这玩凑热闹。”

二、一起干,党员群众有态度

  在尔王庄镇,人居环境整治经过持续用力深入推进,群众的主体意识正逐年提升。究其原因,依旧离不开机制创新。D建引领前提下的红色网格一网统管机制和村庄治理积分制,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把党员群众与支部拧成了共建美好环境的一股绳。

  红色网格员既是排忧解难的服务员,也是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的宣传员、环境卫生秩序的监督员。就在日常一轮一轮的走访中,一次一次的叮嘱下,百姓统一了思想,凝聚起了共识。“之前村里人总有随手扔垃圾的,这大热天清理不及时就有味道了,现在村里环境清理的这么到位,垃圾坑变荷花池,还总有人入户宣传,大家肯定都支持。”尔辛庄村村民崔立东说道。

  刘万庄村今年环境整治四面开花,动静不小,村南庄北两排枣树,中间一条月季花街,村东景观湖,村西小景点。由于网格员作用发挥的到位,群众积极响应,参与热情极高。

  “现在搞活动,广播一喊就有了,群众支持率参与率都非常高。”刘万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树林说。

  今年春季,黄花淀村一则志愿植树的消息在村民微信群里激起了千层浪, 40余名村民踊跃报名。“真没想到,活动效果这么好,以前可是没有过的。原来村里干点儿什么事得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现在咱们村民都自发的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有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浩发出由衷的感叹。调动起村民参与热情的正是这个村以“和美黄花淀幸福集福袋”为主题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群众参加志愿服务就可以得到“福袋”,凭手中的“福袋”还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小小福袋其实就是张小纸片,能量可确实不小,他把群众和支部紧紧凝聚到了一起。

  相同的体验在李家河村也很明显。这个村的积分制主打“桃李芬芳”,积的是“桃花”。参加的活动越多,拿到的桃花越多,兑换奖品的空间就越大。前不久,环境清理的信息一经发布,15位村民就行动了起来。“一口气清理了两个污水处理站、一个坑塘,在以前可不敢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树成深有感触地说。在“一村一品一亮点”目标的引领下,联系微信32311699,

小宋庄村“海棠红”、潘套村“初心如磐”等20个乡村治理积分制特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五彩尔王, 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实现。

  朱家曹村重点打造村头环境,仅用4天就将两个村口坡面垫土加高平整完成,栽上了法桐、海棠。村头的大动作得到了村民不小的支持,不仅村口沿河的几户主动搬走了废旧物品,更有村民自发捐款支持村里环境建设。看到网格制、积分制这么管用,原本没纳入今年计划的尔王庄、小董庄也主动找到镇里, 要求提前推行积分制,提高村庄治理水平。

三、领着干,党委有标准

  尔王庄镇是湿地水乡,“五彩尔王”的牌子必须越擦越亮。这是镇党委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一贯的主张。不光提要求,把“D建+创卫”活动作为村级D建的一个硬指标写进各村的乡村振兴方案中,宣传、检查、考核、红黑榜等配套措施同步跟进,助力乡村振兴方案逐项落地落实,还要做出样子,让各村学有标杆,干有目标。

  创建国家卫生镇是重中之重,镇党委提出以必成之志抓创建,从2月9号开始连续2个多月的时间,对创卫建成区进行地毯式反复清理。2张网、10位网格长、120名网格员履职尽责,关键时期,每天至少一次到网格现场开展工作。主要领导带队,全体机关干部每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政府街环境卫生。相较于主干道上的“一眼净”“全域净”,店铺卫生体现的更是全镇的“良心”, 在机关干部的带动下,沿街店铺店主也主动加入到清理店内卫生的队伍中来, “平时一忙就忽略清理卫生死角,现在也借着创卫的机会好好做个大扫除,店里干净了,我自己心里都敞亮,顾客就更愿意来吃饭了。”开小吃部的老张说。

  各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也在国家卫生镇创建中找到了方向和目标。西杜庄村就是在浓浓的创卫氛围中,加大了环境整治的力度,在大尔路两侧植下了640棵景观树。小高庄村、小龙湾村也不断提升环村路周边环境卫生,完成了环村路向景观道的完美蜕变。

  人居环境整治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按照这个思路, 李家河村连续两年整治村中心的坑塘。阎皮庄的坑塘也是去年开了头,今年又接着干。“财力不允许,我就每年干点,总有干完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立军这样表态。瑞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瑞东说:“种好水稻的秘诀就在于水质好,尔王庄镇人居环境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有了很大的成效,环

境好了,水质更高了,我们的稻子长势喜人,养出来的稻蟹品质也提升了,这么好的水质条件让我们打造‘吨粮田’的信心更足了,提质增收不再是一句空话。”

  出入村路有风景、街头村口有亮点、背街里巷无死角,镇里的这一要求, 也在各村达成了共识。黄金庄村年初就把村头空地圈起了围栏,打造成了小菜园。接下来,还要改造小广场、绘墙画,把村头装扮的漂漂亮亮的。程泗淀村也把休闲广场建设提上了日程。小宝庄去年底就把村北的坑塘清淤,开春种树美化绿化。郑贵庄、于家堼也都结合实际,对村周围及主街进行了集中整治。

  如今的尔王庄镇,呈现出的是一派“村村有美景,庄庄换新颜”的喜人景象,群众的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幸福指数也随之不断提升。

丁庄街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靓”起来

  柏油马路宽敞整洁,农家院落错落有致  走进省黄三角农高区丁庄街道后董村,蓝天白云映衬下,一幅村容整洁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丁庄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合拳”,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扮靓“面子”,广泛倡导文明新风厚植“里子”,让美丽乡村焕发“新颜值”。丁庄街道后董村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中国移动平安乡村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一、D建引领,打好“底子”

  为抓好抓实环境整治工作,丁庄街道充分发挥D建示范作用,以“D建红” 引领“生态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融合,让党员带头干、为群众树好标杆。全体党员亮身份、领责任、争先锋,带头对村内外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也自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列,形成党员带头示范,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带动,扮靓“面子”

  近年来,丁庄街道后董村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对村庄进行硬化亮化绿化,提升村庄“颜值”。硬化街巷15100平方米,改造排水沟2800米,配套雨污分流设施;
精准发力,对准村周乱堆乱放、坑塘黑臭问题,实施环村路建设及废弃坑塘衬砌工程;
电力线及入户网线改造,解决了空中“蜘蛛网”问题;
 增设监控探头实现全村无死角覆盖,保障村民安全;
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图书室、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百姓大舞台等,大大提升农村功能设施建设硬实力。

三、群众参与,做实“里子”

  如果说村容村貌是“面子”,那文明乡风的建设就是“里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丁庄街道探索实行“D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 的群众自治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聚焦“五为”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书香村庄、青年学堂、文明宣讲等活动,引领村民培育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
积极参加“最美丁庄人”、“五好家庭”、

“孝善传承•   文明丁庄”、“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

树立典范标杆;
成立各类文体协会,搭建文化体育交流、训练、展示平台,利用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乡村大舞台举办广场舞培训、秧歌排练、篮球友

谊赛、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下一步,丁庄街道将继续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方便村民的生活起居为主要,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村庄。

五莲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近年来,五莲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把改善农村面貌放在乡村振兴重要位置,持续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面上抓宣传,410个村庄开启“美颜模式”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创新实施美丽五莲建设“八项工程”和“全域清洁、路域秀美”两域建设,全县村庄全部达到清洁村庄标准,省市级美丽乡村达到410个,占村庄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个个乡村蜕变为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美丽家园。

  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有靠党员带头引领的村庄,也有靠激励机制的村庄,但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形成“村村行动、人人参与、上下一心抓整治”的环境卫生整治良好氛围。

二、点上抓提升,好风景里有了新奔头

  今年以来,五莲县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改善和乡村发展,突出特色亮点,打造全域秀美,加快实施全域秀美片区化打造行动,围绕“点上出精品、片上有特色、面上抓提升”目标,进行片区化整治提升。

  松柏镇窦家台子村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擦亮美丽乡村的幸福底色,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实践“美丽乡村+”模式,让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村民生活更幸福。不少村民在村里办起民宿和农家乐,生意红火, 节假日一桌难求。

  户部乡黄崖川村,以绿水青山作文章,通过发展“写生经济”,为乡村集聚人气和活力。目前,该村相继招引李可染画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18家知名院校、协会在此建立写生创作基地。今年上半年,接待写生团体、游客7万余人次。

三、走访抓服务,认可不认可,老百姓说了算

  五莲县聘请第三方机构,通过季度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民意,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整治问题线索,建立工作台账,逐一核查整改落实。

  通过走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地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效,通过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群众获得感、认可度持续提

升。

  聚焦服务“三农”,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秋收秋种、农技培训等工作,组织“为农服务队”下沉一线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指导农业生产;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老有善养、助残惠残等工作,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帮扶,从最薄弱环节筑牢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闭环抓整改,身边变化多,群众感受深

  环境整治动真格,问题整改不反弹。五莲县以督导检查作为推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每季度开展督导测评,常态化推进日常巡查与交叉检查, 敢于“揭短亮丑”,并及时推进整改,定期“回头看”,实现“督导检查—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实地核查—整改销号”的“闭环式”管理,倒逼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对于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监管平台反馈的问题, 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清洁一处,有效促进了美丽宜居乡村提档升级。

  攻坚,为了锦绣五莲!翻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交上的“成绩单”, 是一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色答卷,更是一份写进群众心里的幸福答卷。一幅“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新画卷在山城大地徐徐展开。

金山街道办事处D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期,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办事处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强化D建引领,开展一场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D建+责任”,压力传导到位

  该街道党工委通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对辖区路域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研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明确责任分工、具体措施、整治目标及完成时限,压实各层级责任,形成街道、村、村小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清、底数明。同时,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党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等力量,组建环境整治工作队,采取“挂钩领导包、工作队员帮、党员率先带头、群众自发扫”等方式,组织群众对巷道、庭院、公路沿线、村民活动室等进行清扫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截至目前,该街道办事处累计清理道路沿线边沟约15公里、清理垃圾杂草约9000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00 平方米,整治成效初显。

二、“D建+示范”,作用发挥到位

  该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将“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活动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起来, 率先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实行定员、定岗、定责,把村组干部、党员、保洁员、各类模范作为中心户,划分党员环境卫生责任网格,引领群众进行户容户貌整治,形成人人关注人居环境、时时维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格局。

三、“D建+宣传”,氛围营造到位

  该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村“两委”、村民小组的主导协调作用,主动进村入户做好有关政策宣传,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征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引导发动群众变“要我拆”为“我要拆”。自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街道办事处累计发动群众230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党群携手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石家庄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亮点纷呈

  休闲园中小径通幽、花草摇曳、假山石叠,再往村里拾步而去,石楠球点缀路旁,其间女贞树枝叶翠绿,整个村庄满眼绿色、生机勃勃。“坐在这里, 心情美得很呢!”赞皇县牛山沟村村民于凤荣骄傲地说。

  如今,行走在我市广大农村,国省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和美乡村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脚下、溪河之畔、平原之上,以蝶变之姿展现出乡村之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关键。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列为全市六大专项行动之一,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净、绿、美”提升转变,绘就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和美乡村新画卷。全市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越来越靓丽,百姓生活越来越舒适。

一、告别“盆景”,整体推进共同提升

  一条条道路硬化整洁,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各具特色如今,漫步在元氏县赵同乡池村,处处可见乡村美景。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在家门口的游园散步,或利用健身器材锻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环境好,我们住得舒心,打从心里愿意保护环境,参与美化环境。” 一位正在锻炼的村民笑着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让农村环境好起来,必须整体推进。”元氏县相关负责同志说。姬村镇姬村、殷村镇南吴会村、苏阳乡南白娄村仔细观察这些村庄,发现它们并不是孤零零的“盆景”,而是实现了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的共同提升,并且成方连片,以典型示范的作用,带动周边村庄也积极加入到改造提升中,实现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整体推进。

  今年以来,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推进工作中打造了一批亮点。全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涌现出一批工作典型。平山县农村改厕“136”工作法,围绕群众满意最高标准,严把技术模式、改厕质量、补贴兑现关口,抓政策宣讲、模式选择、厕具推荐、规范操作、质量监督、验收评估6个环节,激发了群众改厕新活力。无极县全面发动、全域推动、全民行动,强力推进农村私搭乱建、侵街占道和违章建筑集中整治的做法, 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老大难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灵寿县建立“全方位”推进、“全过程”激励和“全覆盖”督

查三项机制,党政“一把手”每月观摩拉练,现场打分,奖优罚劣,层层压实责任,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厕所改造,补齐生活品质短板

  高邑县前坊册村董振须家的厕所,自从将“一个木桶搭两块板”的旱厕升级成坐便式冲水马桶后,他的孙子就不再拒绝从市里回村里过寒暑假了。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董振须终于盼来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如厕环境。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厕所革命’,营造洁净的如厕环境,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高邑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说。

  在石家庄市广大农村,像董振须家这样,干净的冲水马桶取代刺鼻的旱厕已成为普遍现象。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一间间厕所的变化,折射出文明新风的兴起,也显现出石家庄市农村“厕所革命”成效。

  农村厕所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厕所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建好、管好、用好,对“厕所革命”来说,就是最亲密的“三兄弟”,缺一不可。建立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才能确保改厕工作真正发挥实效。

  无极县王家庄村不仅重视“建得好”,还在“管得好”上做文章。为加强后期管理,王家庄村成立了厕所改造管理办公室,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着村委会成员,并安排管理员一名,负责全村的厕所维护。同时配备了抽粪车,购置了易损配件,新建了配件室,保证厕所随坏随修,随满随清。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场硬仗,采取超常规举措,精心安排、强力推进,好快并进,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改造后的厕所,实现了“厕房密闭保温好,卫生不臭无蝇虫, 粪池不渗不漏”,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三、美丽宜居,村民乐享舒适生活

  “现在房前屋后私搭乱建不见了,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了。”看着村里的变化,栾城区北石碑村的村民王国涛老人竖起大拇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更夯实了和美乡村的基础。

  在高邑县后哨营村,每天早上,村民王凤林都会在自家门前扫地、洒水。他说,过去村里各家各户或多或少存在占用道路建设护坡地的情况,有的房前

护坡地达到3—4米宽,导致村内道路无法错车。现在村里对各家门前的护坡进行了统一清理。现在道路宽了、干净了,绿化带美了,家家户户都自觉打造美丽庭院,共同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拆的时候大家都支持,这样多好啊,道路也宽了,还有小花园,周围环境上了一个档次。”王凤林说。

  “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我市各县(市、区)都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开展清理垃圾、种植新绿等一系列工作,一批“脏乱差”正从环境死角变成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一角”。

  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是主战场,村民是主力军。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治理新招,建立以党员示范、干部行动、榜样带动、群众互动的“D建+”新模式, 形成以党支部主导,党群共治、家家户户参与的常态化治理环境,逐步养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资农具收纳整齐、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让乡村人居环境增添了“颜值”、提升了“气质”。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广阔田野生机盎然,和美乡村涌动着振兴的热潮。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一幅幅优美、清新、幸福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石家庄市大地上铺展开来。

山南市持之以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

  进村没有垃圾、入户不见闲杂,小康房鳞次栉比、水泥路通村入户走在山南市的农牧区,总有一座座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入画而来。

  近年来,山南市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持之以恒开展改善提升行动,促进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达标向提升、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一、因地制宜,改造治理,生活品质实现大提升

  2019年,隆子县加玉乡庞村在建设边境小康村过程中,家家户户都把厕所移进室内,把旱厕变成水冲厕所,彻底告别了“三面低矮破围墙、一个蹲坑, 雨天湿、夏天臭、冬天冷”的窘境。

  说起厕所改造,庞村群众白玛央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改造,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排气扇一打开,就能把厕所的湿气和浊气都排出去,干净卫生,孩子和老人上厕所也更方便了。”

  小厕所,大民生。山南市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深入推进农牧区厕改工作,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农牧区建设卫生厕所户数5.9 万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76%。

与此同时,山南市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以乃东区昌珠镇为例,该镇综合考量群众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等因素,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做到生活垃圾增量动态清零,杜绝了垃圾乱堆乱放乱扔。

  目前,山南市83个乡镇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5座,覆盖53个乡镇;
 全市570个行政村(居)中546个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6.9%。许多影响乡风乡貌的垃圾顽疾得到处理,群众生活满意度、舒适度不断提高。

二、美化村庄,全民参与,乡村环境实现大改善

  “村庄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山南市在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 联系微信32311699,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自身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浪卡子县浪卡子镇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四拆”整治,近两年来累计清理乱堆乱放农家肥和砂石料369处,拆除私搭乱建车库232个、残垣断壁62处、危旧房屋5处;
加查县在虫草采集点推行积分兑换,群众主动把垃圾带回驻点,集中堆放、集中清运,确保“人退草净”全市各地群策群力、主动发力,取得了明

显成效,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宜居新村。

  当前,山南市有自治区级美丽休闲、幸福宜居示范村56个,措美县、扎囊县、琼结县等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山南市实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34个,项目涵盖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内主干道路和入户路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开工建设33个,完成投资5.46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强力支撑。

  随着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是“里子”的改变。

三、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整治工作实现常态长效

  人居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整治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整治成效关键要靠制度。

  自2021年山南市委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班以来,就牢牢将制度建设抓在手上,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举措。

  围绕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山南市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出台评价考核方案,建立起责任管理、督导评价、公开监督、信息反馈等多项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到制度化轨道。

  同时,山南市还建立专项奖励制度,明确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励资金,在每季度开展整治成效评比工作,奖励年度“优秀县(市、区)”“十佳乡镇”和“先进村(居)”,大力营造“抓乡、带村、提县”的推进氛围,激发基层积极参与整治的能动性,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责任落实高效化。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这些制度举措正在发挥巨大效用。一大批富有特色、设施完善,乡风乡景乡味浓郁的美丽休闲、幸福宜居、干净整洁村(居),如珍珠般闪烁在广袤的雅砻大地,展现着和美乡村的时代画卷。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老寨变成新城,居住环境靓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环境好了, 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大家‘比学赶超’,主动在小区清理垃圾,并督促左邻右舍在楼道里做好垃圾分类。”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的居民纷纷点赞。

  自实施整村搬迁以来,为切实解决村民“思想不进城”的问题,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以D建引领为核心,以人居环境为重心,以乡村振兴为中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建设和美乡村,让乡村处处展新颜,变得越来越宜居宜业。

一、党群连心,激发整治动力

  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坚强的组织领导。为整治境内“散乱污”个人经营场所、违章搭建、乱建窝棚、占道经营等乱象,小碧乡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对乡内难点、堵点区域进行集中攻坚,组建工作专班,以“自行拆除为主,强制拆除为辅”的工作原则,确保整治一处、变化一处,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动力。

  据悉,今年以来,小碧乡已整治私搭乱建、污水横流、违法堆放、占道经营等各类问题1200余起,累计拆除违建房屋约1300平方米。

  为确保违建问题得到根治,小碧乡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加强违法建设典型案例宣传,从法律知识、乡村环境等多维度进行宣传教育,让村民知晓违建的利害关系,发动村民积极举报违法建设,努力引导村民早日实现从“不能建” 到“不想建”的观念转变。

二、网格带动,凝聚自治合力

  在和美乡村建设路上,小碧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中的引领作用,依托“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组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自治“治”出美丽家园。

  为让全乡村民行动起来,让环境整治深入人心,各村网格员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村民开“坝坝会”,向村民(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引导大家讲卫生、树文明,进一步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同爱护美丽家园。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打扫卫生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号召村民积极行动、广泛参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激发村民的自治意识。

  “每次活动,我都会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知识,还会和孩子们一道,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手工制作实用的日用品和工艺品,通过‘变废为宝’的小妙招,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云盘村网格员廖丽说,保护环境应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通过网格带动、村民参与的形式,云盘村率先组织村民开展小区大扫除行动。围绕安置小区、沟渠河道、车道两旁等重点整治区域,针对路面、河道、村居两旁白色垃圾和下水道溢出的污水,进行“地毯式”清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无死角、无盲区,并以良好成效带动其他村分别开展大扫除。截至目前, 小碧乡开展村寨卫生大扫除7场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30余吨。

三、新风劲吹,催生发展活力

  “村里环境改善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不能落后。”小碧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移风易俗,近年来,小碧乡依托陈规陋习劝导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采取文艺汇演、创作布依山歌等方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同时,小碧乡还指导1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结合各村实际逐步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并把“治风”工作中的正、反面典型纳入“红黑榜”在全村公示,在全乡营造互相监督、“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引导村民共同治理家园,促进社风民风持续改善。

  “现在村里实行积分制,我们能用积分兑换很多生活用品,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走出小碧乡水坝村“积分超市”,村民杨昌志拿着刚刚兑换的物品乐呵呵地说。

  在小碧乡,农村“五治”、生活垃圾分类、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和谐善治等管理重点都纳入了积分管理,一些村民为了积分,还会主动在小区清理白色垃圾,督促左邻右舍在楼道做好垃圾分类,既让村容村貌颜值再提升,又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村民自治格局。

  下一步,小碧乡将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做好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落实落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觉维护乡村环境的干净整洁,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呼图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见闻

  漫步在呼图壁县乡村的田间小路,倾听着清晨的啁啾鸟语,凉风拂过树叶沙沙的响声,欣赏着鲜花绿植、焕然一新的街道   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一、整治工作不留盲点

  走进园户村镇大草滩村,空气清新,映入眼帘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环境卫生好,道路宽了,水渠清了,饭后还可以在广场上散步,令人心情舒畅。”谈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带来的变化,村民刘喜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只是园户村镇大草滩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呼图壁县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党支部为中心,压紧压实村“两委”、网格员、保洁员、监督员责任,把公共区域环境整治责任区划分到人, 发动群众自发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扫。截至目前,累计出动1.2万人次,清运生活垃圾5000余吨,清理畜禽粪污8000余吨,整治庭院卫生1800余户, 清理小广告12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425余处,拆除残垣断壁及私搭乱建195处, 整治工作不漏死角、不留盲点,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告别了旱厕,家里干净多了走进二十店村村民马希斌家新改造好的卫生间,地上瓷砖锃亮,因为告别了过去的旱厕,院子里干净多了。“以前一到热天苍蝇蚊子四处飞,冬天灌冷风,现在,我们也用上了城里人的冲水厕所。”村民金保利笑容满面地说。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呼图壁县成立县卫生厕所管护中心、乡镇成立管护站、村成立管护队,构建形成了“县统筹、镇组织、村实施”的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格局。目前,全县5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9个城郊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12个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3.07%。

二、用积分树文明新风

  一支牙膏、一盒抽纸、一条毛巾小小的商品是文明行为的具体体现,是居民自治的新风潮,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群众参与到文明村镇的创建中,让文明创建为民、利民、惠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笔者在百泉村“积分超市”看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物品多种多样,有

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品,还有保温杯、洗衣液、牙膏、毛巾、抽纸等日用商品。村里积极推行“数字化积分制”管理模式,用积分量化村民的文明行为, 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共建美丽家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

  目前,全县54个村(社区)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小卖部等建立“积分超市”,按照“一事一积分、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原则,鼓励村民以分换物,累计开展积分公示200余次、兑换物品1427余件。实现了从“要我参加” 向“我要参加”的转变,以志愿服务“小积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今后,呼图壁县将紧盯目标,继续跟进监督,在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上下足功夫,在长效机制建立、跟踪问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做到清扫常态化、清理日常化、卫生保持长效化,助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芝瑞镇坚持“四到位”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高潮

  本报讯今年以来,克什克腾旗芝瑞镇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短板,实施“四到位”措施,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不断掀起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新高潮,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一、责任落实到位,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切入点

  通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充分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工作合力。辖区内17个行政村和网格员结合实际,制定人居环境责任管理制度,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通过D建引领,发挥村两委班子、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强化村内党员、村民志愿者相互宣传、引导和监督,带动村民共治共建共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再提升。

二、宣传教育到位,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突破点

  发挥门前“四包”“一约四会”等作用,各村通过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普及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断增强农牧民主人翁意识。同时,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充分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综合治理到位,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落脚点。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 向“治乱”拓展,由面上清洁向屋内院落、村庄周边拓展,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在整治过程中,积极动员镇村干部300余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以来,全镇共计投入各类清运车辆36台,累计处理垃圾15000余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督查检查到位,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根本点

  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通报机制,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成立环境卫生督查组,通过不定期、全覆盖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并对督查中发现的先进村和后进村,以“红灰黑榜” 的方式进行通报,促使后进村向先进村看齐,认真找差距、学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芝瑞

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的脚步越来越扎实有力。下一步,芝瑞镇将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治”上再突破,在“洁” 上再提升,在“改”上再发力,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成效,努力描绘出一幅和谐、生态、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苏垴社区以共同缔造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流水淙淙,古木垂阴,花园、菜园的绿点缀在曲折的里巷间。7月11日,暑气逼人,武穴市大金镇苏垴社区宋煜垸却尽显清爽。

  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宋国政说,到了傍晚,垸里百年老树上的灯带灯牌亮起,居民们在共享游泳池戏水,在广场上散步跳舞,人气旺得很。

  从年轻人纷纷逃离,到人居环境大变样吸引人群回流,苏垴社区聚焦群众房前屋后小事,深入践行“五共”理念,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

一、从“站着看”到“比着干”,环境之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7月11日下午,见到宋国政时,他正和居民一道为修建宋煜垸文化活动中心而忙活,汗水将他们的后背完全浸湿。

  走进垸内,每十来步便是一处花园或菜园,收拾得干净齐整,脚下是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居民程少琳说:“原来不清楚什么叫‘共同缔造’,大家不愿意拆自家的破屋猪圈,哪个晓得拆后建得这么漂亮!原来,‘共同缔造’就是大家都搭把手,把环境再搞漂亮一点,把生活再搞好一点啊!”

  居民宋艳军有两处老屋,垸场建设时要拆除其中一座。起初,宋艳军不理解:“旧房子放着是个念想,虽然不住人但也不碍事,何必找麻烦?”在村干部几次劝说下,他才松了口。今年,看到整治后的良好环境,宋艳军主动捐出了自家另一座老屋,供垸里修建“知青屋”。

  小到家家户户的水、电、燃气,大到垸组清杂、拆旧留空、道路刷黑居民们在垸场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增强了认同感、参与感。

  居民宋光策有竹编手艺,他用自家竹子编织成篱笆,送给垸里使用;
居民宋光谷懂建筑,主动担任监督小组长,指导建设;
居民张云国捐出制作糕点的百年木案板,如今整修成大长桌摆放在红星之家“建设之初,村民们并不热络。” 在赴浙江海宁参加美丽乡村专题培训后,宋国政暗下决心:不能让群众当“观光客”“甩手人”。

  他组织群众前往红安、麻城等地参观考察,沉浸式感受共同缔造带来的喜人变化,激发创建热情;
召开党员议事会、垸子夜话,与群众面对面共谋建设思路。对群众提出的通垸道路狭窄、污水排放设施不完善、垸场巷道没有路灯、每个垸场缺少一口好的浣洗当家塘等需求记录在案,融进建设方案。

  思想通了,干劲就足了。仅用5个月时间,社区拆除旱厕31座、猪圈牛栏38 处、破损房屋132间,群众没有要一分钱赔偿。建成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

小菜园共27个,粉刷破旧墙面9300多平方米,拓宽整建29条垸场巷道,建好了文化广场、共享书屋、共享游泳池等文体设施。

二、老物件添新乡愁,青砖旧瓦破石臼有了新用处

  苏垴社区原名宋煜村,据《广济县志》记载,有8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在改造中保留历史文化记忆,一直是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

  改造动工前,宋国政对村史进行系统梳理,请来专家和有文艺素养的朋友集思广益。

  拆除破旧老房时,清末民初的老青砖、麻石条、旧木料以及村民家中的老物件被一一保留起来,枯树根、破石臼也摆放成景观,营造乡土韵味。

  巷子原来是土路,改造中用旧房石料砌成石板路,没有一味水泥浇筑或者刷黑,古朴干净还俭省;
具有时代印记的老作坊修缮保留,打造苏垴商业一条街,让老字号作坊焕发新生机;
利用废弃老礼堂修建DS红色文化纪念馆,让居民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牢记幸福生活的来源;
开辟农耕文化体验园,让城里人体验一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耕记忆;
破损墙面补齐粉刷, 画上风景画,赏心又悦目。

  傍晚时分,宋煜垸廉政文化广场上总会飘荡着“石板路哇青砖墙,恋着你的古井水,恋着你的老作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总牵挂你的模样”的歌谣。

乡愁牵回了在外闯荡的游子,也为宋煜垸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贤湖北才风科技创始人宋才盛带头捐助共建资金66万元,大金肥肠粉创始人宋天明、上海九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卫华等乡贤也自愿捐资30余万元。由社区“能工巧匠”组成电力管线、巷道、栏廊建设等7个工程队,自愿以半价工费助力改造,预计招标预算近300万元的系列工程最终以村级自建方式压缩到了160万元。乡贤、居民捐资加上政府奖补资金,改造工程没有为社区带来任何债务。

宋才盛还响应武穴市委市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吸纳近200位居民进厂务工。“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带领家乡人共同富裕,才是正道”!宋才盛说。

如今,垸场环境宜人,宋才盛家的老屋正在翻新装修,准备开办垸中的第一家农家乐。

三、“建管用”三位一体,每片园每棵树都有管护人

  夏日里,宋煜垸老人最惬意的莫过于去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和老朋友们下棋打牌。不管蝉鸣多么聒噪,互助照料中心的温度总是凉爽宜人。刚整修的

当家塘边,一座长廊遮风避雨,为往来路人休憩打尖儿提供了方便。人气最旺的当属共享游泳池,从大金水库引来的活水注入此,水深只有60厘米,暑期再没有孩子去野泳了。垸里老幼,在改造中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然而,宋国政发现,刚整修的当家塘时不时漂浮着各种泡沬,新栽下的花木管护不过来,有的枯萎病死。

  “社区提档升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在于‘朝朝暮暮’。”宋国政意识到巩固共建效果,需要加强共管力度。

  他先后5次召开垸组会,征求群众意见,挖掘整理乡村民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党员公约。

  吸纳退休党员干部、能人乡贤、致富能手等21人进入“五会一队”组织, 从事公共卫生、治安调解等工作,及时解决邻里纠纷,提升垸组治理水平。

  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会“民间四会”, 为每一片小花园、小菜园和每一棵百年老树设置专属的管护人员;
划分6个区域, 设立责任牌,鼓励无职党员认领“责任管护岗”,定期清理杂草杂物、维护篱笆院墙、浇灌施肥,用心用情打造垸中“后花园”。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社区荣誉榜,每月亮晒,表现优秀者可通过积分兑换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用身边事教育引导居民主动融入社区管理。

  三角梅花开正艳,庭院洁净清爽,“最美庭院”获得者宋光谷不仅将自家庭院收拾得齐整,还主动认领了垸里的管护工作。他说:“现在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日子过得跟城里人一样有滋有味,我们要珍惜爱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

益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泥泞狭窄的土路变成平整宽阔的公路,杂乱不堪的垃圾场变成文化广场, 风格各异的文化墙、彩绘墙成为村庄的新景观如今,漫步乡野,一幅幅干净整洁、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百千工程”,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径。其中,美丽庭院“六个一”建设模式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探索100 例》,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益阳市“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难题”的典型经验做法。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斤通报表扬“益阳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改(新)建户厕30.3万户;
建成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 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覆盖率100%;
乡镇污水处理厂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34%;
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748公里,70%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改造完成具有湖湘风貌特色的住房1.14万户。

一、“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

  如今,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是大通湖区各地美丽庭院的真实写照。

  “庭院改造以后,家里的变化很大。”8月中旬,北洲子镇向东村村民彭国庆坐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感慨地说。四方小院里,春秋有果、冬夏有菜、四季有花,十分温馨。

  近年来,大通湖区同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美丽农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提“颜”增“质”。坚持以“微网格”实现精准治理,落实党员干部“五个到户”,压实微网格“一长两员” 工作职责,督促指导群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同时,发挥巾帼力量作用, 管理好自家庭院卫生;
组织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包清洁、包整齐、包美化“三包”责任书等;
成立由村支两委成员、妇联主席、群众代表等组成的美丽庭院创建评先小组,并将美丽庭院创建纳入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范围,与最美家庭、最美农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互推共进。2022年,共评选最美家庭400余户,美丽庭院示范户200户。

近年来,全市围绕把一家一户庭院环境整治好、生活设施规范好、提升农

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完善形成了美丽庭院建设“六个一”(一个杂物存放屋、一个畜禽养殖圈、一个规整小菜园、一个密闭沤肥凼、一条畅通排水沟、一个三格化粪池)模式,建成美丽庭院6.5万个。

二、共治共建,刷新乡村颜值

  “今天咱们起个大早,趁着天气凉爽,一起把屋场打扫干净,给邻居们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8月29日,在省道217南县麻河口段主干道旁的官正垸村美丽屋场,迎着微微冒头的朝阳“,义务值日生”们弓腰清洁,不落一处。

  这群“义务值日生”是美丽屋场的“贴心管家”,已“上任”一月。“美丽屋场于今年7月竣工,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于每天‘客流量’过大,设施日常维护、器材清洁与路面清扫等成了新的难题。”官正垸村党总支书记李应秋介绍,经村民代表上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研究、召开党员大会集中民主决策,官正垸村建立了一套“谁受益、谁维护”的屋场村民自治模式。该模式由党员带头,不仅成立了屋场自治管理小组,还吸纳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参与,负责屋场的器材管理、设备修缮、保洁清扫、安全引导等。

  近年来,全市围绕为村民提供一个在茶余饭后或农闲时间最方便、最喜欢的集聚场所,创造一个锻炼休闲交流且舒适的公共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文体生活,促进邻里和谐共处,丰富美丽乡村的建设内涵,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完善形成了美丽屋场建设“六个一”(一个小广场、一条步行道、一面文化墙、一个休闲亭、一个健身区、一个公共厕所)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美丽屋场159个,受益农户5万余户。

三、D建引领,绘就和美画卷

  “群众反映,杉树仑道路两侧需要砍青,我们要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大约需要15个人。”8月27日晚,桃江县牛田镇杉树仑村D建专干李心雨在议事家园发布通知。次日一早,一群村民代表化身“公路养护师”,清除道路两旁影响群众出行的杂草。自2月该村成立议事家园以来,村干部、村民代表主动邀请村民到议事家园交流谈心,及时收集群众的问题和诉求。

  今年以来,杉树仑村坚持D建引领,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道路建设、修建村民广场、增设健身设施、深挖乡村文化,汇聚多方力量,致力于把杉树仑村建设成为新时代富有新特色、蕴藏新内涵的美丽乡村。

此外,杉树仑村还成立了屋场管委会,由网格员任主任,妇女小组长、身体健康的党员为成员,每月定时组织召开屋场会,共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房前屋后的私搭乱建、柴草堆不见了,淤泥;
垃圾、蚊蝇不见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也越来越有精气神。”看着村里的变化,杉树仑村村民文进安感叹。

  近年来,全市围绕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解决好“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问题、更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效等主题,以村为单元、以户为基点,总结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六有六自”(有产业发展路子、有美丽生态景观、有创新创业人才、有为民服务平台、有志愿服务队伍、有服务群众机制, 自己定标准、自己搞设计、自己筹资金、自己建项目、自己抓监督、自己管维护)模式,探索“五和五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全市已申报认定1 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创建63个省级、87个市级、319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建省级“和美湘村”示范村4个,示范创建率达28%。

泸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新样板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初秋时节,走进泸溪县的村村寨寨,青山、绿水、农田、民居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目之所及皆是美。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完成了129个村(社区)、687个自然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销号工作,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旧貌” 换“新颜”,村容村貌全面大变样,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优美家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强化D建引领,筑牢治理基石

  D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提升美丽乡村颜值,需要充分发挥D建引领作用,要有高质量D建作为坚强的政治保证。

  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D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各村(社区)干部坚持带头深入一线,包村干部主动深入村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小章乡通过“D建引领、党员互助”方式,号召广大党员率先垂范,主动扛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锋旗”,深入一线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对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和圩场环境等进行彻底整治,形成“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的浓厚氛围,构建了“支部带动+党员冲锋+群众参与”的D建引领新机制。

  兴隆场镇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以自然村为单元,按照“定人定责、层层负责”的要求,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班子成员+驻村干部” 包村(社区)制,建立了分层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书记总负责,保洁员包公共区域,农户包房前屋后,确保责任到人,有序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

二、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是主体。只有充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才能焕发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持久动力。

  近年来,该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始终坚持“小成本大成效”的治理理念,坚决避免大包大揽和脱离实际的工作方式方法,而是注重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引导全民行动,做到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主题党日、群众议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农家、“好媳妇”“好婆婆”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相结合, 让群众自觉承担起整治、管理、保持、维护环境的责任,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浦市镇马王溪村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大会、“院坝会”“村村响”大喇叭广播、村民微信群每天宣传等方式,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统一干群思想,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有力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由“公家事”向“家里事”的转变。

  兴隆场镇都里坪村运用“积分超市”,制定积分细则,开展清洁评比,对垃圾清理不及时、不到位的村组,进行通报批评,对房前屋后卫生不达标的农户,及时劝导,督促农户及时清理,

让群众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

  武溪镇高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宏茂介绍:“现在村民争先创优意识浓了, 干劲足了,谁也不愿意落后,村里家家户户出工出力,一道把全村的环境整治好了。”

三、构建长效机制,扮靓美丽乡村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构建长效机制来维护成果。该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注重从微观入手,在不断加强机制、制度建设中凝聚合力,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巩固好、发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责任写入了村规民约并上墙公布,充分调动了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动员群众户户参与、门前自清, 让创造优美生活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建立评比机制。深入开展最美农家创建活动,对于环境效果好的家庭进行集中授牌,并给予实物奖励,不断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创优争先意识,有效推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三是健全督导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辅相成、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互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不断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巡查督导、考核奖惩等有机结合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良性化、长效化开展。特别是建立完善奖惩机制,着力加大

奖励力度,对入选全省美丽乡村的乡镇和村(社区),在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激发基层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激情与活力。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该县建设美丽湘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的治理质量,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昌珠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近年来,乃东区昌珠镇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自治区、山南市决策部署,以“十大美丽行动”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七治”为主要内容,围绕“四季、四美、两治”工作举措, 聚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花心思、下功夫、出实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提高站位,主动加压促落实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昌珠镇坚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环境整治,确保工作实效。镇党委、政府主动谋划、积极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及奖惩措施,将整治成果与社区评先评优挂钩,与包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明确镇、社区两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镇、社区、组三级网格责任体系,做到“铁脚板”与“网格化”的有效结合,织密农村环境整治“一张网”。在各社区召开现场会,通过观摩、调研、集中讨论等方式,逐个制定方案,力求实现“一社区一特色”。成立由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先锋队和双联户长等组成的专项检查组,不定期进行巡查,严格考核标准,从细节出发,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处置解决,确保不留整治死角和隐患。

二、多方动员,众志成城促整治

  群众不仅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通过社区小喇叭、微信、横幅、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小手拉大手”活动为载体,在辖区小学和幼儿园大力开展“爱环境、爱家乡、爱家园”思政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带动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依据“集众人之智, 聚众人之力,谋众人之福”的原则,设置昌珠镇义务劳动日,每周一、周四全员出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目前群众自觉参与整治、维护环境已蔚然成风。

三、以点扩面,D建引领显成效

  以D建引领为主线、打造整治样板和先进人物,切实达到示范引领作用。扎西曲登社区以党支部为引领,民宿产业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

相通、渠相连”,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建成花园绿地式环线观光步道,改建手抓纹民房外立面,增设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路灯和标识牌,如今的扎西曲登山清水秀,独具特色,已成为昌珠镇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张亮丽名片。洞嘎社区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整改巩固、改造提升”并举,聚焦村容村貌短板弱项,自筹资金50万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从“末尾”到“前列”的蜕变。克麦社区集思广益,创新建立“123456”及“345”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法。同时,大力表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深入宣传他们的责任担当和先进做法,切实发扬榜样力量。

五、健全机制,巩固成果管长远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效、长期坚持。建立“周督导、月检查、季评比、年总评”工作机制,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周五进村督导,现场明确整改要求;
每月开展1次社区检查,及时在微信群中通报结果,督促整改;
每季度开展1次“观摩评比”活动,根据现场打分成绩授予流动红旗和“乌龟奖”,实现“奖励激励”与“红脸出汗”同步发力;
年度进行一次总评,将成绩纳入年终评先评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社区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 综合考量群众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等多方面因素,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确保了生活垃圾增量动态清零, 避免了垃圾乱堆乱放乱扔。制定健全保洁员、护林员等生态岗位人员队伍绩效考勤制度,鼓励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多劳多得,防止“吃大锅饭”,大力培养一批想干活、能干活、有担当的整治队伍。

驻马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纪实

  如今,行走在我市广大农村,国省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和美乡村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脚下、溪河之畔、平原之上,以蝶变之姿展现乡村之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先后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四项重点任务,建立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持续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全市已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00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乡镇43 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村1164个,涌现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平舆县西洋店镇老湾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2022年,确山县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3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山县和遂平县阳丰镇等7个乡镇、驿城区水屯镇孟庄村等65个行政村分别被省表彰为农村人

  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明显的县、乡、村。在今年8月30日召开的全省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上,我市作为上半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市被通报表扬。

一、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宜居“优环境”

  今年以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六大”行动,落实推进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将“六清”“六乱”集中整治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彻底清理农村垃圾、污水、杂物、违建,大力整治坑塘和残垣断壁,使农村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环境常态化保持干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工投劳279万人次,出动大型机械10.8万台次,清理垃圾带(堆)24万个、村内坑塘1.4万口,拆除乱搭乱建、违法棚亭1.4万处,清理残垣断壁1.6万处,整治“空心院”0.9万个。积极推进省级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大力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乡、村,确山县被表彰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县。今年

对490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村完成了整治提升。合理确定整治目标,对2652 个村庄实施分类整治创建。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

  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举措,全市通过多种形式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征集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线索,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在《驻马店日报》头版公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线索反映电话、邮箱及网站, 在“咱的驻马店”“监管随手拍”栏目设置《乡村人居环境问题举报》专栏, 向社会公布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随手拍”公众号,让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对反馈的问题,市农业农村部门逐一认真核查,督促迅速落实整改,适时组织分管领导带队进行实地核查,确保问题100%整改到位,确保群众满意。全市通过问题整改,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提升。

三、健全制度机制,长效保持“软实力”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和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的重要内容, 建立健全督导调研机制,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暗访督查力度。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人员成立3个分包县区督导组,开展双周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促落实整改,促进工作落实。今年已开展暗访督查12次,平均每个县区已对乡镇(街道)暗访35个(次),有力推动了基层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对农村改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问题户厕摸排整改质量进行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批评,严肃追责问责,全市改厕质量持续提升,群众对改厕工作满意度在98%以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在天中大地的一场场自觉行动。一个个昔日的“脏乱差”村庄在环境整治中加速蝶变,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铺陈开来。

让乡村净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焕然一新的民居、干净整洁的街巷、清新雅致的小游园金秋时节,绿水青山间的宽城满族自治县处处好风光。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宽城满族自治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按照“全域整治、示范创建、精品引领”的总体思路,打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单打独斗”的局面,对村庄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实现同频共振、融合推进,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连续3年(2020 年至2022年)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高位推动,压紧压实责任链

  每天只要有时间,板城镇东杖子村村民张树全便会细致地把自家院落和门前水泥路清扫得干干净净。

  “维护环境卫生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张树全说,以前村里水沟恶臭熏人、垃圾随处可见,如今垃圾随见随清,河道整治后,岸边建起步行道、健身广场和小花园。

而就在几个月前,因环境卫生不达标,东杖子村成了议论的焦点。

  今年6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观摩团到东杖子村观摩,镇村干部只让看村头的展板,迟迟不进村。进村后发现,一些街巷垃圾清理不及时,柴草乱堆乱放情况仍然存在。观摩后一评分,板城镇在全县排名靠后。

  “当时我们思想上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板城镇党委书记许雪峰说,通过反思和学习,大家认识到环境直接影响着百姓生活质量和乡村产业发展大计,考验的是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为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板城镇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半月督导监督检查机制,对存在问题的治理点位挂图作战,倒排日期;
 对反复出现问题的逐项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实行对账销号。排名靠后的板城镇,逐渐追了上来。

  2021年以来,宽城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采取“逐村观摩、听取汇报、现场评分”的模式,对整治成效进行观摩评比,对排名前两位的村给予资金奖励。排名最后的村的干部在全县作表态发言,并由县纪委监委对后进村进行跟踪问效。

今年以来,该县已开展2次观摩活动,实地剖析18个乡镇65个村。在采访中,

不少镇村干部表示,缺少资金曾是推进工作的“拦路虎”。

  “从2021年开始,宽城通过向上争、财政投、企业助、社会帮的多元投入机制,融资26.5亿元直接投入乡村建设。”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久荣说, 通过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筹集4000余万元,先后为167个村发放奖补资金,支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领导带头义务植树, 掀起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潮。建立“乡贤回引”机制,引导乡贤能人帮设计、帮建设,并积极动员村民志愿投工投劳,累计节省资金2700余万元。

  今年,该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预算资金2000万元撬动1亿元银行资金,重点在环都阴河片区、环都山片区、环民训河片区、环蟠龙湖片区周边村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促进全域人居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群策群力,激发群众参与度

现在的孤山子村,民居整齐划一,街道干净整洁。

  “谁也不会想到,以前这里是条小河沟,不仅环境脏乱差,道路还很狭窄。” 在孤山子村大南沟居民组,村党委委员章长安边走边介绍,今年,该村实施了“明渠改暗沟”工程,对街巷进行了加宽整修,将原来堆放柴草垃圾的空闲地改建成了小花园、小游园、小果园,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来之不易,如何长效保持?

  “我们建立了积分制,村民只要参加清理垃圾、孝老爱亲等活动,就能获得积分,每季度可凭积分到村里指定超市兑换商品。”章长安说,最多的一个月,村民累计积分达13万多分。

  为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孤山子村积极探索D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着力构建“1+4+38+N”四级“主心骨”联动体系,即以村党委为主轴,4个党支部联动,38个联户网格党小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凝聚成“红色治理矩阵”,延伸基层D建触角,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实现了“一网全覆盖,上下一盘棋”。

  “以前是旱厕,臭味刺鼻,孩子们都不爱回家住。自从改成水冲厕所,孩子们回家再也不用为上厕所皱眉头了。”化皮溜子镇任杖子村村民侯作国指着厕所门口张贴的三项机制明白卡说,化粪池满了、厕所坏了、服务不到位,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快速解决。

宽城地处山区,许多居民组分散于群山间,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农村人居环

境的问题,是巩固整治成效的关键。

  “这是全县微信工作群,县委书记、县长每天都会在线督导检查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化皮溜子镇党委书记赵庭然说,镇里也建有微信工作群,随时掌握包村干部每天进村参与劳动、开展督导检查等情况。各村还有全体村民微信群,一旦发现问题,人人都是监督员、保洁员。

  在推进工作中,宽城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联组联户,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积极主动参与村庄清洁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基层一线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培育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习惯。积极探索建立积分奖励机制,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全县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该县205个村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62%。81个村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166个村达到省级村庄清洁示范村标准, 占全部行政村的81%。

三、因地制宜,提升“颜值”强产业

  池塘、小桥、凉亭、喷泉,一处占地50多亩的荷园与漫山的板栗树相映成趣,让桲罗台镇永存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

  “以前污水、雨水都往里灌,就是个臭水塘。”永存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殿兴说,虽然村子紧邻潘家口水库,但因为环境脏乱差,没有游客愿意停下来。

  为改变村容村貌,该村首先向臭水塘“开刀”。听说永存村要建游园,有的设计公司赶来洽谈,但一开口就要20万元设计费。张殿兴说,我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求高大上,只求百姓喜不喜欢。于是,村里从事过建筑的工匠组成设计团队,在池塘边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全村雨污统一收集处理后排入池塘。水多了,直接用水泵抽到山上浇灌果树,实现一池多用。

  “我夏天来这里游玩,就喜欢上了永存村。现在租了一处院,常住这里。” 60岁的唐山市民陈先生说,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在陈先生租住的小院对面山坡上,一件件颜色各异的泡泡屋已接近完工。张殿兴介绍,该村利用紧临水库的优势,立足青山林海、田园生态资源,陆续规划建设了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区、绿色生态观光区,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民宿,依托“好颜值”吃上“旅游饭”。

相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清洁取暖工程的塌山乡尖宝山村,凭借

秀美风景,引来了投资客。目前,总投资2.4亿元的清河源漂流和萌宠乐园旅游项目已建成投用。

  近年来,宽城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建成18条精品乡村旅游线和2条红色旅游线,带动沿线餐饮、民宿、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县138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 万元以上,占比67.3%;
已有1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我们将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深化治理成效,凝聚起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共识,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现新突破,努力让乡村净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成说。

五大连池市多措并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

  五大连池市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按照“全面整治、全员发动、全力提速”的总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找差距、补短板、赶先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一、树好示范引领,“风向标”促提高

  这个市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 确定了打造“纵横交错美丽乡村十字示范带”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各单位工作任务,压实了市、乡、村三级工作职责,已完成7个重点村屯规划设计,总体造价489万元。截至目前,示范乡、村两级共投入288万元用于建设栅栏、路灯、边沟等。因地制宜推进生态菜园革命,打造菜园革命示范村5个,“巾帼生态小菜园”示范村11个,建成花园型“巾帼生态小菜园”128个,经济型“巾帼生态小菜园”600个,全市菜园面积达2.58万亩,参与种植农户达14967户,不仅擦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底色,

更鼓足了百姓的腰包。目前,已与中农发• 五大连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签订鲜食玉米订单1500亩,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确保农民种得出、卖得好。吹响五大行动“冲锋号”寻突破开展杂草清理行动,筹措资金28.6万元,购买打草机11台、割灌机165台套。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动1020人次、除草机609台次、清运垃圾车352台次,清理杂草569千米,保障路容路貌焕然一新。

  开展“绿化、美化、香化”行动,投资130.74万元,在11个村屯开展绿化提质增效223.2亩,累计种植茶条槭、糖槭、紫叶稠李等观赏性强、性价比高的花卉17种、18.55万株。不断探索管护技术措施,村屯绿化树木的平均成活率达93.82%。

  开展垃圾房拆除行动,对现有的973座危房、废弃圈舍等闲置无人居住危房制订拆除计划,截至目前已拆除并验收179户,剩余垃圾房三年内全部拆除完成, 并将宅基地用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庭院、边沟、粪污清理,规范柴草垛堆放。截至目前,累计出动车辆4342台次、人员5862人次,清理垃圾6320立方米、村内沟渠339.8公里、柴草垛361堆、残垣断壁5处,确保村屯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预计投入资金5385万元,以栅栏、路灯、边沟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已完成投资2075万元。

二、打好乡风文明“持久战”助提升

  五大连池市积极推行积分制超市,在全市设立积分超市试点村64个,对村民参与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量化评分,用“小积分”兑出农村人居环境“大变化”。投资14.9万余元购买生活用品、粮油等商品5500余份,累计开展活动214次,参与兑换419人,兑换商品503份,通过积分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引导大家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激发群众提升文明素养的积极性。

玉溪市全面推进健康县城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碧玉清溪地,山水相依城。健康县城优,人居环境美。日前,玉溪市推进健康县城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华宁县召开,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玉溪市把健康县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当作一件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要事、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实事,以钉钉子精神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督办,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街一景、一村一画。红塔区各街道添绿添彩,华宁县华溪镇碧波荡漾, 易门县居民可推窗见景如今,玉溪县城、乡镇、山乡、村寨环境变得整洁、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山水玉溪、和美宜居的秀美画卷在滇中腹地徐徐铺开。

一、城市洁净品质升级

  走进华宁县华溪镇集镇街道,昔日秩序杂乱、人车混行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车辆有序停放,集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漫天的电网“蜘蛛网”飞线得到全面整治。在农贸市场内,乡镇集市常见的菜叶落地、摊位混乱的现象不复存在,菜台洁净清爽,菜品科学分布,居民采买便利。小吃店内, 窗明几净,香味扑鼻。

  沿街一些店铺门前绿植成排,花开正艳。走进溪香源小吃家常菜馆,冰柜里生熟分开,肉类按剂量进行真空包装,干净卫生,诚信待客。“健康县城创建以来,我们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了烹调加工、餐具清洗、公筷管理等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好,客人吃得放心,我们经营得开心。”店老板张玲告诉记者。

  华溪原名“花兮”,是彝族语言里“花絮”的谐音,是全国特早熟柑桔种植示范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近年来,华溪镇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为契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变“单打独斗” 为“联合作战”,变“畏首畏尾”为“聚力攻坚”,变“顽瘴痼疾”为“工作经验”,变“点上开花”为“面上结果”,绘就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绿美华溪新画卷。

  玉溪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将健康县城建设、国家卫生城镇提标升级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玉溪市作为全省第一家首批次按照新国标复审的地级市,3月份顺利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专家组现场评估,完成了澄江市和9个乡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市级现场评估,指导6 个国家卫生县做好迎接省级复审准备。全市市容市貌焕发生机,群众满意率、

参与度显著提升,健康县城建设稳步推进。

  玉溪市指挥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成立4个督导组,定期不定期赴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随机督导,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及国家卫生城镇月度考核排名;
紧盯环境卫生、违规乱象、市容市貌等重点,每月对照问题清单,严格实行问题派单,确保问题“清零”。推动固卫复审工作和健康县城建设“食安心”行动提档升级。

二、颜值提升全域和美

  走进华宁县宁州街道上村社区青龙潭小组,古树相伴、古巷延伸,花草怡然、村庄静美。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向纵深推进,道路两侧、房前屋后, 鲜花绽放、色彩靓丽。“院外风景如画,院内也要装扮漂亮。”村民陈燕家的院子,盆栽错落有致、绿植深浅搭配,家什摆放整齐。她说,随着村子一天比一天美,村民不仅变得越来越爱干净,还提升了审美水平。

  玉溪市全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数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梳理调整。持续清理整治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公共空间。截至6月底,全市摸排应拆除农村危房闲房及临违建筑占地面积48.23万平方米,已拆除16.86万平方米,拆除率34.9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为导向,采取纳管、集中或分散式和资源化利用等模式,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7月5日,新增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新增9个行政村农村收集处理数,完成目标任务的56.25%。推行城乡、镇村一体化和就地就近治理3种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镇区生活污水治理。

  乡村有颜值,生活有品质。玉溪市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三清一改” 为重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持久战。围绕乡村自然生态保护、绿化美化质效、生态产业发展3个重点任务,持续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绿化面积45.45万平方米,植树7.51万株,完成投资2285万元。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工作,聚焦全域景区化、乡村景观化、村庄景点化的“三化”,以及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的“五美”,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推进2023年度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工作,已认定公布五星级

美丽乡村2个、四星级美丽乡村10个、三星级美丽乡村20个。

三、固卫绿美绘就画卷

  健康县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塑造对外开放良好环境、提振干群精气神、实现城市整体增值,提高居民健康素养6个方面,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标准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省在全国率先打造的国家卫生城市的“升级版”。玉溪市将突出重点,通过“1+9”和“2+6”,推动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其中,1是指澄江市创建国家卫生市,9是指9个县(市、区)至少创成1个国家卫生乡镇,2是指已通过复审的红塔区、江川区,6是指迎接复审的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6个县。

  玉溪市政府要求,澄江市要时刻保持“归零”和“空杯”心态,力争工作多出实效、多出亮点。9个创建乡镇(红塔区小石桥乡、江川区九溪镇、澄江市右所镇、通海县里山乡、华宁县华溪镇、易门县十街乡、峨山县岔河乡、新平县戛洒镇、元江县洼垤乡),要针对问题坚决、迅速、有力抓好整改,确保省级抽检一次通过。红塔区、江川区要树立系统谋划思维,长效保持固卫成果。其他6个县要把固卫工作当作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固卫工作局面。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玉溪市政府明确规定,关于“厕所革命”, 要树立“小厕所、大民生”思想,加快奖补资金兑付、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关于垃圾污水处理,要持续推行城乡、镇村一体化和就地就近治理模式,组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多元共治,处理好农村黑臭水体;
关于面源污染治理,“三湖”流域周边要重点推进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打通农田与调蓄带联动通道,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

  玉溪市将扎实推进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建成8 个绿美乡镇、15个省级绿美村庄、611个市级绿美村庄。将拆除后闲置土地和绿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玉溪样板绿美村庄,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士英街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动村庄向“美”而行

  自“四季风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古塔区士英街道聚焦“扫干净、码整齐、保畅通、清沟渠”目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使村庄向“美”而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科技赋能

  士英街道利用无人机对村庄主要道路、房前屋后、河道等重点区域进行“空中巡查”,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抓拍。这些问题会立即反馈给问题所在村进行限期整改,形成了发现问题、核查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模式。

二、变废为宝

  利用五指垃圾分类法和“村民自制+上门回收+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有效处理。可腐烂垃圾被用于沤肥还田;
可燃烧垃圾作为燃料消耗掉;
可变卖垃圾由废品回收经营户在村布设固定或流动回收站回收;
建筑垃圾用于村屯填沟平道或选址填埋覆土;
有毒有害等其他垃圾由村民投放到自家门口垃圾桶,村屯定期收集转运到村临时堆放地点,环卫定期到村清运。

三、破解难题

  为有效治理常屯河及沿岸环境,士英街道投资149.83万元,对常屯河主干、两条支流、护岸进行整治并实现雨污分流。其中,河道清淤1200延长米,清淤总量5287.5平方米、河底硬化440米、两岸挡墙560米,增设污水井2处及管线800 米。

四、自我约束

  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到“村规民约”,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主体意识。

五、纳入考核

  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让干事的受表彰奖励,落后的在经济上受损失。同时紧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及时通报曝光,以此激发各村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达到村村有特色的,户户有亮点的创建效果。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近年来,我市以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为目标,把“整治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为重要的普惠性民生工程,打出以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合拳”,进一步补齐城乡环境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一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五项优化精准指导,推动“厕所革命”

  “这个马桶一年注一次水就行,不仅节水节能,而且防冻,再不用担心冬天厕所结冰了。”“这个马桶不需要铺设供水管网和排污管网,粪便会被抽到储肥箱降解为有机肥直接还田。”“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就干干净净,方便无异味,我们很满意。”近日,在全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业务工作现场培训班观摩活动中,观摩团成员随机走进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村民家中了解当地户改厕成效时,村民们对该村改厕所使用的智能微生物降解马桶连连称赞。

  在推行“厕所革命”过程中,四义堂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根据当地冬季严寒、供水不足等实际情况,结合前期工作经验及考察情况,选取了两种无臭无味、无需供水管网及排污管网的智能微生物降解马桶进行户厕改建实验示范,让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寒风刺骨的如厕体验彻底成为过去式,也为乌拉特中旗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补齐户厕改建模式短板,提升户厕使用率、群众满意度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市以任务体系、建设模式、指导方式、培训质量、工作方式五大优化为抓手,推行“一户一厕一档案”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印发了户厕改建工作要点,精准指导旗县区扎实做好新建户厕和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 工作。2022年,计划新改建厕所4038个,完成4475个。2023年,计划新改建厕所4038个,下达农村牧区“厕所革命”财政奖补资金1494万元,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群众满意一个。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提升村容村貌

  村道旁绿树成荫,院落里干净利落走进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村,全村清一色的土房土墙土坷垃,老房子“土里土气”却旧中有新,内设简洁明亮,“美

丽乡愁”图景随处可见。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最近几年,双庙镇借助乌兰布和沙海旅游项目区建设的大好时机,把太荣村确定为“河套民俗旅游特色村”精心打造,将其与乌兰布和沙海旅游区有机结合,让原有村庄土房修旧如旧,保持原始风貌, 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爷爷小时候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不同的是过去村里都是泥土路,屋里也没有这么明亮。”临河市民张先亮特意带着4岁的孙女到太荣村观光,村里的土墙土房让他倍感亲切。

为保障村容村貌整洁,我市完成了46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市所有 行政嘎查村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并通过开展“干  净人家”“精巴媳妇”等评比表彰活动,广泛动员、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到村  庄清洁行动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我市  也因此被评为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先进市;
 五原县被评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杭锦后旗、五原县被评  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乌拉特中旗等7个旗县区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称  号;
磴口县隆盛合镇等5个乡镇被授予国家卫生乡镇称号,59个苏木乡镇被授予 自治区卫生乡镇称号;
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临河  区干召庙镇民主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示范村,五原县隆兴昌镇联星村、杭锦  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等37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三、协同治理,分类推进抓好污水治理

  近日,记者在杭锦后旗蒙海镇污水处理厂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对农村生活污水涉及的管道、污泥池、沉淀池进行设备调试。

  “我们的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配套建设排污管网4.24千米、蓄水池25亩,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200吨,主要承担集镇区域污水处理任务。我们采用高负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经生物分解和净化后,达到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现日处理污水约60吨。”蒙海镇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 处理后的污水主要用于街巷绿化,在实现中水回用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集镇周边过去“污水全靠蒸发”的状况。

  农村污水治理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梯次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对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通过延伸管网、吸污车转运等方

式,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对居住相对集中、人口较多的单村或联村,建设日处理20~50吨的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对相对偏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日处理5~1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或与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衔接处理;
对于居住偏远、分散的农牧户,在不形成地表径流和渗漏的前提下,实行院内泼洒抑尘。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全部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425个行政嘎查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其中, 依托改厕实施污水治理的318个、依托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治理的86个、纳入城镇管网的21个。

四、补齐短板,提高水平推进垃圾治理

  开展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共筹集各类资金1912万元, 重点加强垃圾车、转运站、焚烧炉等收运处置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有垃圾填埋场10座、焚烧炉64台、小型填埋场8个、转运站95个;
转运、清运车辆336辆、电瓶车2965辆,全市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嘎查村达到94%以上,农牧户垃圾桶池投放使用实现全覆盖。同时,我市通过垃圾积分兑换等奖励措施,完善基层组织动员、群众主动参与机制,深入开展垃圾乱堆乱倒整治、房前屋后卫生清理、垃圾治理检查评比等活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提高废物利用率, 实现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长效治理。

  “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如今,行走在巴彦淖尔,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村庄映入眼帘,“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正在徐徐铺展。

句容后白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党的20D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作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句容市后白镇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剖析问题根源,切实抓好整改推进;
夯实工作措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
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多方工作合力;
强化督导考核,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后白镇党委书记张明飞说。

一、挂图作战,锚定目标“靶向发力”

  整齐划一的路灯、崭新的柏油路面、郁郁葱葱的绿化设施,提档升级完成的前林路成为后白镇林梅村一道新风景。“实施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林梅村党总支书记童建荣介绍,在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后,村委会启动“美丽库区、幸福家园”二期工程的提档升级,目前项目已投入使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白镇党委、政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结合实际,制订《后白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方案》。

  6月2日,后白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垃圾清理专项推进会。会上决定, 以城乡和镇村接合部、“四沿”、“五旁”为整治重点,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坑塘沟渠、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彻底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堆,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同时清理私搭乱建、通信线路杂乱、乱涂乱画,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

  6月10日,后白镇组织召开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垃圾清理攻坚月推进会。会上,全镇21名村书记依次发言,表示将开展集中整治,做到应清尽清、应拆尽拆,确保6月底明显取得成效,实现村庄无积存垃圾、河塘沟渠无漂浮物、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村庄无残破建筑、无私搭乱建、无乱耕乱种、沿路无废品收购站“七无”目标。

二、榜样引领,干群齐心美化环境

  在后白镇古村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人居环境整治党员突击队和巡查小组这两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队伍成员为责任心强、获认可度高的模范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他们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亮身份、展风采、争先锋,形成

“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一起干”的氛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后白镇坚持D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村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对房前屋后的碎石污泥、灌木垃圾、“牛皮癣”广告等进行清理,以实际行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共同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理工作。同时各村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横幅、巡逻车、现场讲解等宣传方式,增强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

  后白镇后白村发动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发挥先进带头作用,将自己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清理干净,并鼓励群众争做环境保护者;
西冯村召集村民小组组长广泛入户宣传,倡导文明生活习惯,督促村民爱护环境卫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投身其中;
二圣村成立由“五老人员”“乡贤人士”组成的宣传队,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榜样先进的引领示范下,人人争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员、保洁员、维护员。

三、常治长效,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

  “我们通过垃圾分类投放得到相应积分,在村里‘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后白镇林梅村村民徐奶奶笑着说,大家在村里行走时发现垃圾会随手捡起,并按照要求准确投放进村口的垃圾分类智能箱内。

  林梅村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镇率先采用“积分兑换” 形式,引导村民们把自家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不仅自己住得舒服,还能得到积分换取实物奖励,让村民更有获得感。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后白镇压紧压实责任, 统筹协调推进,通过多项措施进一步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垃圾清理工作常治长效,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后白镇李家桥村充分利用网格工作群,鼓励村民随手拍摄记录并在微信群里发布环境卫生问题,包片干部做好记录、督促整改,形成环境卫生“随手拍、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王庄村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五有”要求,建立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
徐巷村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引导全体村民主动参与村容村貌问题整治后白镇将持续加压, 再添措施、再下功夫,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后白。

头道河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全面提升乡村“颜值”

  年初以来,义县头道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四季风”提升行动,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整治行动,全镇人居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升。

一、加强领导,突出主责,细耕“责任田”

  成立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班子成员按照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行政村作为“主阵地”, 以基层D建为引领,精心组织部署,依托主题党日等动员组织村民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层层落实包保责任。

二、完善设施,齐抓共管,下好“一盘棋”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垃圾转运质量和效率,新购置钩机1台、铲车1台、清运车辆2台。全镇共开展道路硬化22公里;
安装路灯385盏;
栽植各类路树3250棵;
结合美丽乡村补短板项目修建景观节点8个。各行政村全部设置了农业生产垃圾堆沤点、畜禽粪便堆沤点、建筑垃圾堆放点,镇清运队伍主要负责进行分类转运。同时,不断加大对河道沿岸乱堆乱倒等情况的排查监管力度。

三、加大宣传,注重引导,打好“舆论牌”

  线下利用悬挂横幅、发放一封信等形式,线上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宣传载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主体意识,强化行动自觉,从而实现群众自治的长效管理模式,将“洁净、绿色”理念送到“田间地头”。

四、明确责任,奖优罚劣,激活“一池水”

  每月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拉练评比活动,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与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村干部的评先选优相挂钩,与各村申报村集体项目相挂钩。对只摆“花架子”的村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五、督导检查,立行立改,绷紧“卫生弦”

  多次召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对于进度缓慢、整治力度小、思想不重视的行政村直接进行通报批评。实行“一线工作法”,随机抽查村庄,进行现场工作指挥、督导,及时反馈情况,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整治效果。

兰州市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现在村里的网格员每天要清扫公共区域的道路,定期清运厕所,开展农户人居环境评比,看谁家干净整洁,以确定红、黄旗归属。现如今,我们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也十分便捷,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日前,永登县龙泉寺镇费家湾村四社的张新翠如是说。

一、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

  张新翠所说的情况在我市农村还真不少。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就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了以农家乐为主体的陶园巷、桃园街、河湾街、阁楼巷等街巷,这里的灰白院墙特色鲜明,彰显了上车村浓郁的乡村特色旅游特质。据该村负责人介绍,3年来,村里立足村情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设立了党员环境卫生先锋岗、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办法,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农户定期清运粪便,有效解决了村民乱堆、乱放、乱扔、乱排等现象。先后改造卫生厕所750户,改造房屋立体面99户,改造提升门店40家,建成文化墙1200米,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为主线、以农村改厕“提质年”“大比武”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过程中,我市先后制定印发《兰州市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拓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通知》等,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内容、推进措施和时限步骤,为县区和行业部门开展工作规划设计了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线图。

  今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市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同时,下发《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着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在此过程中,我市每月对县区问题厕所摸排和村庄清洁行动进行调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普及健康文明、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户改变传统不良习惯,鼓励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临时厕所、破旧不堪废弃不用的简易厕所,使用新建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有效提升和改善了村容村貌。

据了解,我市先后拨付“厕所革命”专项资金1614.35万元。其中,中央、

省级资金1302.4万元,市级资金311.95万元。2023年,全市计划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40个。

二、改厕有实效,村庄更清洁

  柳亚琳是从龙泉寺镇费家湾村走出的大学生,她家的庭院里海娜等花卉竞相绽放,玉米、向日葵亭亭玉立,绿意盎然。她说:“现在的村子建得越来越漂亮,道路也平整,连厕所都改成了水冲式的,干净又方便。”

  今年,我市紧扣全年完成743座户厕目标任务,督促有关县区和乡镇编制实施方案,制定行政村改厕计划,明确任务量、时间表、进度图,精准到户。同时,因地制宜选择模式,在高寒干旱乡村优先选择单罐直通式、积肥式或双坑交替式户用卫生厕所,严格按照《农村改厕技术规范》《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技术指导手册》规范施工,积极引导农户新改建户厕进院入户。截至目前,已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20座,完成率达97%。

  常态化做好村庄内“三清一改”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针对部分农户对新改建户厕模式不适宜、质量不达标、维护跟不上和台账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的情形,我市开展逐村逐户逐厕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分类施策,逐项销号,确保全覆盖、无遗漏,推动摸排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共排摸出问题厕所618座。

  同时,我市聚焦布局美、家和美、庭院美、村组美、生态美、风尚美、心里美“七美”共建主题,先后在全市661个村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清脏、治乱、拆违、增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粗到精梯次提升。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万吨, 整治乱搭乱建2190余处,清理村庄“三堆”5018处,清理积存垃圾2.1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环境更优美,心里更滋润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以前这里没人管,经过修整后,成了现在的广场活动中心,很亮堂,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在这里乘凉闲聊,感觉心里很滋润。”近日,什川镇北庄村82岁的白玉兰老人说。

  环境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其实,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来说,村民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日前,记者在北庄村广场看到,高高的牌楼下有一段长长的木制长廊,一棵挂牌的古树名木矗立在广场一角,广场很干净,垃圾桶摆放有序。

文化广场上的人居环境评比一览表里,涵盖了厕所、垃圾、风貌、改炕、改灶等方面内容。村委会负责人正在文化广场里的村民议事厅商量村道路整治、老年人就餐等事宜。得知村上准备兴办老年餐厅时,年迈的李清兰笑着说:“赶紧办,我早就不想天天做饭了。”68岁常年有疾病的魏兴秀说:“家里有6亩地,一年桃子能卖个五六万元,我们老两口有养老金,不用向孩子们伸手要钱,日子过得好着呢。”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委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强化县域统筹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为此,我市各县区、乡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出工出力,踊跃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我市将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和康县、甘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验,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为主攻方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突出工程设施有效运行管护“建机制”, 立足各方共建共管共享“聚合力”,统筹源头整治、系统整治、综合整治,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濮阳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绿意盎然的村庄,水泥街道通村达户,创意墙绘多彩斑斓,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健身广场设备齐全,废弃坑塘变身美丽荷塘,闲置宅院变为休闲广场如今,走进我市广大乡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持续开展。

  近年来,我市以乡村建设为统揽,以持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全市乡村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貌焕然一新。

一、党群合力,绘出环境“高颜值”

  7月6日,记者走进清丰县固城镇张屯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主题鲜明的“二十四节气”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放眼望去,主街道上每隔30米安放一个垃圾桶, 保洁员张相礼正骑着装有扫把、夹子等工具的三轮车巡街。“我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打扫卫生,然后时不时在街上转转,发现垃圾就下车清理了。”张相礼说。自从村里统一安放垃圾桶后,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渐增强,如今他打扫卫生也明显轻松多了。

  为让村里环境“净起来”,张屯村每周五组织党员干部、公益岗,对村庄内外垃圾、河道沟渠、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等点位进行集中整治,并设立胡同长、坑塘长,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推动“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 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以全域绿化为目标,对村内主干道、农村边角地、房前屋后空地、周边废弃地进行全面绿化,栽植大叶女贞、石楠、金枝国槐等树木,让整个村庄生机盎然。“你看,我们村‘两委’正对村西头的废弃土堆进行改造提升,再有20多天,那儿就建好可供群众登高望远的观景台。”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才满怀期待地说。

  张屯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雨的时候, 俺村再也看不见脏水污水了,特别干净。这两年,村里还建了小广场和游园, 老人坐那儿唠唠嗑、聊聊天,小孩在那儿跑着玩。生活在张屯村,我感觉非常幸福。”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李艳芳感慨万千。

二、智能探头,发挥整治“大作用”

  “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当日,记者来到市级文明村清丰县固城镇刘张庄村,刚靠近村东头的荷塘,就听到了这样的语音提示。

  “这是我们和电信公司合作安装的‘天翼云眼’,AI智能摄像头通过检测区域人员进入情况,提醒大家不要在此乱扔垃圾。”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金江介绍。这个荷塘原来是一个废弃坑塘,里面满是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周边群众生活。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中,该村利用坑塘整治项目对其进行彻底治理,并配套建设小桥、凉亭、长廊等,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场所。

  为加强卫生管理,2022年,该村在村内重点区域安装30多个AI摄像头,借助科技力量时刻提醒村民保持村庄环境卫生。“别看探头小,它既能看又会算还会说,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控,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可发挥了“大作用”。现在,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没人随意倒垃圾了。”刘金江说。

三、真抓实干,推动工作“显成效”

  张屯村、刘张庄村村容村貌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以来,我市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工作,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抓,市、县、乡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定期调度,实现了专班推进常态化、管理网格化;
坚持全域整治提升,按照“重点突破、全线整治”的工作思路,以“净起来”为统揽,“以美起来”为目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组织县区、乡镇全面整治提升;
坚持分类推进,在充分尊重乡村多样性、差异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指导,确保工作推进实事求是、整治提升卓有成效;
坚持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全市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整治方式不断丰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了环境根基。

  2020年3月,南乐县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同年8月,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市”;
2021 年4月,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单位的通报》,授予我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称号;
2022年, 我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调度五次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一方

阵;
2023年1月,我市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整治成效明显市”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肯定,见证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迈出的坚实步伐,彰显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显著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2023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巩固“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成果,聚焦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现象,深入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上半年共清理各类垃圾杂物58 万余吨、坑塘1532余处,拆除残垣断壁2313余处,整治乱搭乱建1105处、空心院落1984处,规范集镇市场21处、广告牌匾2793块,累计完成造林1.68万亩, 完成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2万户,整改问题户厕0.79万户。

鹤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之前被洪水冲毁的村路经过重修,出行便利多了。”“村道两侧植树又种花,再配上彩绘文化墙,村庄颜值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档次!”8月13日,浚县白寺镇白寺村的村民们带着记者走街串巷,你一言我一语夸赞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部署之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对垃圾集中清运、污水生态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给出指导性意见,带着鹤壁特有温度的“696111”(六化、九改、六结合、一规、一园、一长效)工程在鹤城大地持续加温,一场以农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为目标的“整治革命” 正在升级

坚持硬标准。

一、建章立制,推动规范化整治见成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话流传数千年,即便时代更迭、岁月变迁, 新时代的我们仍可以将古人的智慧沿用到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变革中去。我市坚持立标准、讲规范,使得全市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得以落地落实, 淇县灵山街道小滹沱村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建设标准,一排排独栋住房整齐划一;
按照规划图纸,一条条硬化道路四通八达;
按照设计理念,一处处景观小品各具特色。

  “短短几年时间,咱们小滹沱村可是大变样,以前的臭水塘变成了景观池, 垃圾坑改成了休闲广场。”“自从路面硬化后,出门再也不会尘土飞扬了,而且家家户户把厕所改造成卫生厕所,村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言语中, 记者能感受到村民们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认可。

  为什么小滹沱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如此明显?在村委会外墙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村庄净化标准、村庄硬化标准、村庄绿化标准、村庄文化标准、村庄美化标准30余条关于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内容“上墙”,让全村每个人心中都绷紧了“标准”这根弦。

说起这些标准,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参照市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696111”工程,细化“六化九改”整治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而整理的。

  “我们最初制定这个标准,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在细化要求的同时,也为各县(区)开展工作提供一个依据。”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姬新保介绍。

  记者浏览《通知》可见,其按照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关要求,将工作标准细化成15个大项、74个小项,《通知》中的每一条内容都关系着民生。

  路面厚度要达到多少?每隔多少米设置一个垃圾桶?根据村庄人口比例如何配备保洁员?每一个量化的数据,每一个字的斟酌,都是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作出的努力。

二、坚持原生态,动真碰硬助力可持续发展提能级

  生态兴则文明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简单的“改头换面”,它关系着乡村文明的建设、基层治理的提升,是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提质升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全力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丘陵地带,积极开展草粉式生态厕所示范建设;
加快森林乡村建设可以说,我市走的每一步都聚焦着人民福祉。

  “山区缺水是共性问题,鹤山区草粉式生态厕所因地制宜解决了山区厕所脏乱差的问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典型技术模式在全国推广。”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张新庆说。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这些年里,我市不断加快对农村厕所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短短几年间,我市改厕后期管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县

(区)配套建设农村改厕服务站360个,配套抽污车298辆,建设大三格粪污处理设施296个,用于全市水冲式户厕的粪污收集和处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山城区石林镇的中石林村、南唐宋村,一畦一畦的菜园里,各类蔬菜长势良好。村干部指着菜园边上的大三格化粪池告诉记者,村民用的肥料都来自这儿。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沉淀抽取等流程,粪污就变成了有机肥,它不仅能用于普通农户日常种菜,也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种植所需。

“我们公司与多个村合作收集有机肥,主营绿色无公害蔬菜,通过与北京

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签订供货协议,在京城也能吃上咱鹤壁的有机蔬菜。”鹤壁市明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瑞峰说。

  “厕所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步。我市在扎实推进户厕改造的过程中,将目光放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清理,危房、断墙的修缮,村公园、广场的建设等方面。

  “我市围绕乡村生态化建设,去年冬天以来,已完成了205个森林乡村的建设及提升,绿化面积达6900亩,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姬新保说。

  为合理利用资源,我市还将森林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打造了淇县赵庄村、淇滨区桑园村、鹤山区西顶村等一批传统村落群,形成了南太行精品景区+古村落群、淇河生态旅游带的“一群一带”生态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融市场,多措并举聚焦城乡一体化惠民生

  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了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市通过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数据平台,向着一体化、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努力。

  “咱们这个大数据平台可实现智能化服务,能够精确掌握全市改厕实时数据,随时了解农户需求,及时提供清污、维修等后期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群众可以通过“随手拍”等功能模块,及时将发现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快速反馈处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动态监管。

  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统计、信息汇总、监管调度的一体化。在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记者看到保洁人员将每户的垃圾分类装进垃圾清运车,随后运往垃圾中转站,这些垃圾最终将被送往我市的静脉产业园区,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自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有效利用城乡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如今我市生活垃圾已形成乡镇收集、县区转运、静脉产业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提质升级,我市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工商企业、社会力量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使全市8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实现了第三方托管,20%村庄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污水处理站等由专业公司进行运维。从诸多举措中不难看出,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希望通过打好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这场“硬仗”,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利用PPP运营模式推进乡村振兴,争取国开行贷款10亿元、总投资12.7亿元,对1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乡村产业等进行谋划建设。

  “咱们现在所处位置是辛庄河(张家沟段),依山傍水而铺设的‘彩虹步道’可供游客骑行、漫步,沿线的张家沟村、施家沟村等,都有咱们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造提升的古民居,可供市民歇歇脚、赏赏景。”鹤山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保玉介绍。

  道路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打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
59个村庄的污水管网、46个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21个村庄的雨水渠正在加快建设这一组组数据更加体现了我市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可行性。

四、坚持聚民心,笃行不怠做好全域化治理大文章

  ***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为了给人民谋幸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我市深谙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广泛纳入村规民约,建立“门前三包” 制、积分管理制、星级评比制等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的这些年里,群众参与其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且成效明显:

  ——市城乡一体化化示范区淇水湾街道姬庄村,村民积极将自家荒废的空地重新整理,按照村集体规划改建成了小果园,打造成乡村一景。

  ——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村干部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村“生态宜居星” 创建,村民通过打扫房前屋后卫生赢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河路街道曹庄村,家家户户开展“五美庭院” 评比,展示出了新农村应有的新风貌。

如今的乡村一改旧容,焕发出新活力。各村通过开展“五美庭院”、“文

明家庭”、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等活动,推动形成了“村庄自己住、环境自己护”的农民自我管理机制。

  增强农民幸福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久久为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篇”,我市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让“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场景在农村中越来越多。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落实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治理理念,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在抓好示范创建的同时,重点对基础条件较薄弱的县

(区)、镇、村开展全面攻坚,确保全域提升,着力打造出具有鹤壁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人民群众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舒军表示。

昌吉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纪实

  十月庭州,秋意渐浓。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绿,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放眼庭州大地,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说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昌吉州当前强力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州高质量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州440个行政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大手笔擘画新风貌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工作,乡村建设领域投入资金21.7亿元;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州累计投工投劳22.5万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6.8万余吨;
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8255座,36个村垃圾分类试点开工建设。这组数字, 展示了今年前9个月我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干净、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也是群众期盼所在。”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相说。

  今年以来,我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凝聚各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向厕所、垃圾、污水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宣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为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昌吉州制定印发《昌吉州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以清单化、事项化进一步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合力攻坚。

  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昌吉州出台制定了《昌吉州“一乡一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村庄自然禀赋、人文内涵、产业特色,突出特色化、地域化,提升乡村建设层次和水平,着力打造留得住乡愁、聚得起人气、望得见未来的美丽乡村。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县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广泛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人出力,迅速开展行动,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由上而下,从点到面全覆盖的工作体系。

  “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召开研讨会,昌吉州26个部门单位围绕推进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讨论,确定了年度重点任务。州、县两级召开乡村建设推

进会、观摩会33场次,大力实施全域洁净、秩序提升、基础夯实、治理升级行动,已基本形成乡村建设‘一盘棋’的格局。”王相表示。

二、大整治扮靓乡村美

  清除垃圾,改造危房,栽树种花乡韵悠悠,村风融融,秋日暖阳下,走进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增强了。而这种改变,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

  从前,一遇到雨雪天气,幸福村三片区村民王志军和家人就提心吊胆,老房子墙体风化变形,木质材料腐朽,夏天漏雨、冬天透风。2019年,王志军获得了5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翻修了房子,再也不用担心了。

今年,幸福村三片区的53户、230间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忧居”变“安居”。一间间危房被拆除,一堵堵垮塌墙被重修,一栋栋新房被建成如今的幸福

村完全变了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场需要人人参与的“人海大战”, 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幸福村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建立“红黑榜”制度、制定村规民约,以及成立物业公司,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保持长效清洁转变。“你看,我家的厕所和城里楼房的卫生间不相上下,干净又方便。”幸福村三片区村民卢芳领着记者参观她家的卫生间,马桶、洗脸池、沐浴器一应俱全,墙面和地面都铺了瓷砖,干净整洁。

  如今在幸福村,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近年来, 幸福村将“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成三格式卫生户厕802座、室内水冲式户厕100座。

  “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环节。今年,昌吉州围绕“每户一个卫生厕所”目标,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和新改建户厕质量大比武活动,并对12.57万名农户开展了农村户厕问题再排查工作,做到改厕基础数据真实准确、户厕问题清仓见底、厕所质量更加过硬,不断推动农村“厕所革命” 提质增效。

三、大发展带动农民富

  看山,苍翠葱茏;
望水,碧波轻荡;
进村,赏心悦目;
入院,别致静雅金秋时节,游走在阜康市,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美丽的村庄如明珠般洒落在天山之麓,以崭新之姿展现出乡村之美。

  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距离天山天池景区售票处约1公里,近年来,山坡中心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

府,从内心深处持续激发勤劳致富的动力。

  “好风景带来了好光景。”魏东说。作为农家乐经营者,山坡中心村村民魏东尝到了好生态带来的甜头。

  “村里的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魏东说。他以前在外打工,2019年回到村里开办农家乐,今年旅游季,每天迎来游客近千人,纯收入60万元。他告诉记者,村子环境变美了,群众生活富裕了,农村更有吸引力了。

  “2005年以来,我们对村容村貌、环境道路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提升乡土文化内涵,推进乡村建设。”山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付海涛自信地说,如今, 全村59户村民参与到开办农家乐、

民宿等经营活动中,年收入10万元至200万元,在好风景里寻找到了好日子。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让我州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正成为农村工作的新亮点、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民心工程,我们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王相表示,接下来要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让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绘就山乡巨变新画卷。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一个个美丽村庄正在庭州大地上展现无限活力。

杨林乡人居环境整治“四力”勃发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近年来,韶山市杨林乡聚焦群众主体、保洁维护、部门协同、志愿服务四个方面,建立多元共治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一幅杨林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一、正面宣传+激励措施,让每一个人动力充沛

  美好环境群众共享,家家户户共同维护。为做到这一点,杨林乡的办法是: 正面宣传+激励措施,让每一个人都动力充沛。

  乡党委以“杨林党旗红振兴当先锋”品牌创建为抓手,构建“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群众仿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乡对村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季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村和集镇实行奖励。

  同时,各村由“两委”牵头,创新开展“主题党日+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大力推行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党员包组、村民包房前屋后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和管护“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制度。

  围绕提升村民卫生意识,该乡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展示在文化墙、宣传栏,并通过户主会、组长会、党员大会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知识,走街入户宣讲“厕所革命”等政策,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及“门前三包”职责,制定月评比、月挂牌、月奖励制度,每年评选“最美庭院”“美丽屋场”,树立正面典型。

二、常规工作+监督劝导,让保洁队伍活力四射

  垃圾收运、道路卫生、设施维护、分类回收  保洁员是人居环境维护的常备军。常规工作+监督劝导,让保洁队伍始终活力四射。

  杨林乡定岗位、定标准、定范围,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保洁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做好全村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该乡根据划定的保洁区域,清扫公共区域杂草和垃圾、铲除“牛皮癣”等,共同做好全乡卫生工作。在保证村组环境卫生的同时,做好自家庭院美化、绿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除了日常清扫和常规保洁,保洁员还当上了宣传员、劝导员,监督、制止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等行为, 积极引导村民养成爱卫生、护环境的好习惯。

  严格有序的管理形成保洁员的强大合力,在集镇清扫、河道清杂等紧急任务活动中,杨林乡保洁员能够迅速集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分工协作+部门协同,让环境整治凝聚力强劲

  杨林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统筹各线各部门协同发力,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开展整治工作,确保美好人居环境打造见实效。

  该乡把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保障“路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结合“厕所革命”解决偏远地方污水问题,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解决农业生产废弃物影响环境问题,结合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解决集镇污水问题。

  通过开展“十百千万”创建活动,该乡打造美丽屋场1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8处,建设美丽庭院近4000户,打造生态廊道,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0%。村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造舒适生活空间。

“分工协作+部门协同”,杨林乡分线共建绿水青山的凝聚力十足。

四、品牌服务+四种制度,让志愿服务向心力十足

  围绕激励群众自发参与村庄的长效清洁、管护,杨林乡打造了“青绿杨林”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各村积极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发动群众亲身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过程。

  依托“爱心银行”“湘妹子能量家园”志愿服务交流平台,该乡搭建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推动的志愿服务组织模式,常态开展“我爱我家” “乡村焕新颜”“河小青”等一系列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村与志愿者的交流和合作。

  该乡还指导志愿服务队建立组委会、积分制、评优制、联系制四种制度,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积蓄志愿服务新动能。他们建立以“积分兑换+年终奖励”的激励方式,每年除了每月定期开展积分物资兑换外,年底对志愿者的积分划分梯次,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在年终总结会上给予精神及奖金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从被服务者向服务者转换身份,杨林乡志愿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服务群众、服务大局,向心力十足。

上一篇:(40篇)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33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人居 环境整治 工作总结